前些天,Sir聊了一部恐怖片。
当时有人就问了:
为什么连《鸳鸯楼·惊魂》这样的烂片都会卖那么高票房?
目前1.2亿。
非但超过了《异人之下》《传说》等一众大片,也超过了《从21世纪撤离》《走走停停》等大众口碑还不错的电影。
只是跟风的好奇心吗?
不全是。
于是今天这篇,Sir决定不再去吐槽这部“恐怖片”有多烂。
Sir想问的是——
看到一部中等偏下质量的国产恐怖片。
怎么大家就满足了?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一部电影有一部电影的气质,即便是同样的题材,同样的类型,也不见得气质相同。
而《鸳鸯楼·惊魂》呢。
与其说它的气质是我们熟悉的,带有诈骗嫌疑的国产恐怖片。
不如说——
它更像“鬼片”版的《消失的她》。
而这。
才是这部电影能够吸引那么多观众入场的直接原因。
怎么说?
有一说一,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其实还是很当下的。
它很简单。
但,主打一个——
比如,我们进电影院想看的是什么?
恐怖元素。
这里非但有,而且都是当下最火的。
就像“鬼蜜”附身、冥婚、纸扎人等中式元素,或是厕所产子、造黄谣、偷窥、强暴等女性恐怖事件等。
它非但想吓到你。
还想让你和现实产生连接。
甚至,在变鬼的扮装上,导演选用了时下街拍最兴的,簪花。
你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造型。
但,就是用。
比如,我们看国产恐怖片最担心的是什么?
粗制滥造。
于是,这部片找来了不少“脸熟”的演员,想从阵容上告诉你,咱不是什么草台班子。
就像李梦。
李梦最近出圈的作品是什么?
《墨雨云间》。
剧里她饰演的婉宁公主,在一派有固定程式的古装剧演员中,她表演的亮眼程度,让她风头一时正好。
这给观众增添了一点点的信心。
或者苏小玎。
苏小玎从《狂飙》的“臭卖鱼的”出来之后,靠他那三分讥笑四分不屑,成就了他的“高启盛”。
即便算不上大红大紫的明星。
但看到这张脸,你也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不是一个三无产品。
这两人的加入,实际上大大削弱了《鸳鸯楼》的网大“气质”。
而更重要的——
这里有最热的话题。
早在2001年开始,内地的鬼片就已经不允许有鬼了,这限制了创作者的不少创意,鬼片最后只能走上“装疯(人为扮鬼)”、“卖傻(精神病人的异想世界)”的归宿。
但,《鸳鸯楼》却不想止步于“恐怖”,而是要紧扣时代话题。
这只手披着“鬼”的皮,那只手又抓住了女性主义的——
“Girls help girls”。
所以你可以看做这是恐怖版的《消失的她》,一个“鬼蜜”与闺蜜齐手,向渣男复仇的故事。
故事如何,不重要。
重点是。
够解气、加倍爽。
也正是如此,你会发现它的宣发一直在往女性话题上靠。
与其说宣传它的恐怖。
不如说,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闺蜜之间必备的“友谊小船”。
主打一个“友情”牌。
而结果也很明显。
在《鸳鸯楼》的“想看”用户画像中,年轻女性观众明显占比更多。
这远高于其他恐怖片的比例。
△ 数据出自灯塔APP
所以说,《鸳鸯楼》其实并非是一部好的恐怖类型片,豆瓣评分只有5.1。
它甚至也说不上有多精致。
但,它的成功是因为视角更聚焦、更有针对性地击中了这部电影的受众——那些喜欢看恐怖片的、将情绪释放在骂渣男的年轻女性。
它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特供”恐怖片。
就像去年的《消失的她》。
你大概率是无法从质量上来评价它为什么爆火的。
但观众真的不在乎质量吗?
也在乎。
只是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一般的国产电影,我们往往会直接屏蔽7分以下的电影,而国产恐怖,往往有6分都可以算是“潜在佳作”了。
更离谱的是。
想《鸳鸯楼》这样有明星参与的恐怖片,网友们的期待是:
只要在5分以上,就算成功。
有着非常大的包容性。
为什么?
这与国产恐怖片的处境有关。
一个BUG——
不能有鬼。
对于东亚恐怖片来说,鬼魂是恐怖片最核心的元素,鬼从何来,能力几何,如何消解,都是历来恐怖片里的重要环节。
而一旦规定了“不能有鬼”。
那么在剧作上,其实就是把这些核心的元素抛弃,再故弄玄虚,观众也提前知晓了答案,让“鬼魂作怪”这件事变成了行为艺术。
这事无法解决。
于是这导致稍稍有些“看点”的恐怖片问世,就能赢得不少的票房。
就像今年的《异形:夺命舰》。
有着大IP加持。
它便拿下7.86亿票房,成为年度惊悚片内地榜Top1。
或者前几年的几部国产恐怖片——
2021年的《越界》。
张达明客串。
哪怕豆瓣2.8分,也取得了1509万票房。
2020年的《网络凶铃》。
马伯庸小说改编。
也取得了1515万的成绩。
说白了。
当国产恐怖片的大部分受众,先天条件决定了我们没法接触到硬核的恐怖。
人们便只好退而求其次。
就像那些“鬼屋”或者“密室逃脱”一样,观众们无法要求剧本有多好,只求能在电影院里感受一番就够了。
体验的需求远大于质量要求。
当然。
从任何角度来说,这都是国产电影的损失。
因为使得创作者只要是认真拍的恐怖片。
他们要么无法上映,要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转战没那么严格的网络流媒体上——
就像是《兴安岭猎人》系列。
电影故事民间恐怖故事串联,将民间五大仙“胡黄白灰柳”也融入电影故事里,还加了不少江湖黑话。
让故事增设了不少地域色彩,也平添不少江湖气。
△ 《兴安岭猎人》截图
最终在腾讯视频上分账4449万。
或者去年的《纸人回魂》。
《纸人回魂》也是运用几个故事,串联出一桩隐藏了二十年的“纸人杀人”案件。
虽说,在最后也都是“人搞鬼”,但,好在电影质感做的不错,作为网大,并不输院线电影,最后的结尾也并不突兀,起码自圆其说。
宛如看完一本《故事会》。
△ 《纸人回魂》截图
最终腾讯视频也分账了2075万。
这些结果很可观。
但让一个本来最应该在影院上映,以增强体验感的片种,不得不缩小到电脑屏幕上,你又能指望它有多大的进步呢?
这造成的结果就是——
院线里的国产恐怖,只能在和恐怖无关的“噱头”上使力。
以前的噱头是“擦边”。
把卖弄女性肉体当成救命稻草。
曾经,Sir写过一篇《国产恐怖片,不色情会死么》,除了批判了其中粗制滥造的“鬼”、演员夸张的尖叫以外。
最过分的,就是用“色情”代替“恐怖”。
没有条件露,创造条件也要露。
△ 《半夜不要照镜子》
就连杨幂也难逃一“擦”。
△ 《孤岛惊魂》
Sir看过最明目张胆色情的恐怖片,莫过于 《女生宿舍》。
无数的胸部特写,或是,偷窥短裙露出内裤的流氓视角。
是恐怖片,还是情色片?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一度,被野鸡电影制作公司批量生产的低成本烂俗恐怖片,将恐怖片类型彻底沦为赚钱的工具。
以软色情+恐怖的噱头,让吸引观众买票入场,也不管电影好坏、观众的死活,只要拍了,就能卖。
而现在呢?
在电影审核的红线提高标准后,这类的软色情恐怖片也彻底行不通了之后。
噱头变成了“迎合情绪”。
就拿《鸳鸯楼惊魂》来说。
Sir前面说过,与其说这是一部恐怖片,不如说,这是“鬼片”版的《消失的她》。
主打一个“姐妹快来看”。
可结果呢?
连对这些话题思考的意图都没有。
这其实还算不错的。
至于所谓的《加班惊魂》从名字开始就迎合职场情绪,《陌路惊魂》又利用时下人们对顺风车的印象等等,而最终又与我们的期待风马牛不相及的,更是不胜枚举。
它们往往什么元素都有。
就是没有一个正常的故事。
说到这里,Sir想起了纪录片《寻找黑暗》里的一句话——
“恐怖片越兴盛,说明社会环境越压抑。我们所害怕的东西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或许,这些“害怕”才是国产恐怖最应该着力的地方。
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吸引人入场的噱头。
什么意思?
就像那部35年前的《黑楼孤魂》。
它有鬼吗?
也没有。
按现在的说法,最后结尾的幻觉一场可能也会被许多人认为是诈骗。
但为什么会有7.1分那么高?
说到底,就是我们是在电影里看出了视觉惊吓之外的恐惧,看到了对历史的反思,看到了对法律的质疑,更看到了一个创作者该有的思考。
所以啊,拍恐怖片并非低人一等。
它也可以像A24一样,在艺术上,在表达上,在思考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只是可惜。
这样的野心,我们不知何时才能在国产恐怖里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