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涌现在城市。城市的创新发展需要优良的创新生态系统予以支撑。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优良与否,直接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潜力和未来。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我国城市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创新战略。因而分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生态,有助于以高标准创新能力为区域建设提供支撑,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中国100城”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是由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施琴芬博士牵头,协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张秋菊团队、南京审计大学于娱团队、清华大学陈劲团队、南京邮电大学朱卫未团队、江苏科技大学吴洁团队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田杰棠、新华社中国财富研究院张庆源、上海科学院李万等近百人继2020年第一次发布后的第五次呈现。

根据课题组测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生态指数的区域、梯度、位差与维度分析结果如下:

01

区域分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加速升级,沪苏杭引领区域创新生态

以上海松江为策源地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沪苏湖高铁交通大通道,从1.0版升级到3.0版,正在成为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成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地区创新生态指数平均得分为0.3150,上海市、苏州市和杭州市共3个城市高于平均得分;其余6个城市则低于平均得分。浙江省4个城市和安徽省3个城市之间的排名均存在一定差异。

02

梯度分析:苏杭齐头并进,合肥快速发展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可分为六个组。上海市属于第一组,创新生态得分遥遥领先于区域内其他城市。苏州市属于第二组,与第一组上海市得分存在一定差距。杭州市属于第三组,与第二组苏州市的得分差距较小。合肥市属于第四组。近年来,合肥市汇聚创新资源,与大院大所、高层次人才团队、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提质扩量,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截至目前,合肥市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55家,引育企业1500余家,集聚人才5000余人,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0余家。同时,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力应用研究,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科研平台100余个,推动产业技术攻关,开展横向、纵向课题研究3000余项,累计授权发明专利1400余项,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超4亿元。合肥市的科大硅谷成立两年来,拔节生长,创新生态蓬勃起势,目前已落地创新型企业1391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过2300亿元。嘉兴市、金华市、芜湖市和湖州市共4个城市属于第五组,组内城市间得分较为接近,但与第四组合肥市得分存在一定差距。宣城市属于第六组,得分较低,与第五组得分差距较为显著。

03

位差分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创新生态与经济发展高度协调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创新生态指数排名与GDP排名保持一致。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上海市和金华市两个城市的创新生态指数排名高于人均GDP排名。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上海市人才资源总量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也持续涌现。2023年上海市日均新增科技企业达370家,但是上海市并没有因此就停顿下来,依然还在不断强化各种政策,来鼓励创新创业,激发人才活力。从推动高校成果转化到设立未来产业先导区,再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标只有一个,下好打造创新生态的“先手棋”。金华市以“打造浙中科技创新活跃级”为目标,坚持创新制胜工作导向,奋力打造创新发展“五新”优势,即优体制活机制打造协同开放“新格局”、抓平台提能级打造科创策源“新高度”、强政策聚人才打造创新创业“新动能”、寻特色谋差异打造错位发展“新路径”、全链条全体系打造创新主体“新雁阵”,多层级、多方位推进浙中科创走廊建设工程。目前,金华市“一廊串联、六城聚力”格局初具,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9家,同比增长21.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0家,同比增长23.2%;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301家,同比增长21%;新增高层次人才145人,同比增长35.5%;新开工建设项目39个,总投资820亿元。

04

维度分析: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在创新生态不同维度各具优势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各城市在创新生态不同维度各具优势。在创新主体维度,除上海市、苏州市和杭州市成绩优异以外,合肥市也不甘落后。合肥市全面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让城市拥有丰沛的创新发展动能。除了提供一对一的VIP服务,合肥市还组建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不断开放全市的企业生产、政府应用等领域的各种场景,为科技成果提供试验场、首用地。在创新协同维度上海市、苏州市和杭州市稳居前三,合肥市依然奋起直追排名第四。近五年,合肥市科技投入近千亿,跻身全球科技集群40位、科研城市13位。在技术突破方面,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采取“交钥匙”方式搭建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系统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运行六大研究院,取得国际领先创新成果50余项。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抢先布局未来产业,实施聚变能商业应用行动计划,集聚聚变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组建省、市级工业元宇宙5G创新研究中心,集聚元宇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在创新环境维度,上海市位居第一,得分远高于其他城市。近五年,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发布数百条惠企政策,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财政支持、税费减免、人才招引等领域形成了科学完善的政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的创新环境得分均高于创新生态得分,由此可见,创新环境是G60科创走廊各城市打造良好创新生态的优势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章来源:苏州创新生态研究院。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