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我军重要的战略布局,进而牵制老蒋的主力军停滞在这一地区不得进退。被迫牵制在这一核心地带,使得腹背受敌难以动弹。这一战略布局十分高明,直接插在老蒋的软肋上,痛彻心扉。

但是此举也彻底打疼老蒋的忍耐度,直接布集重兵进行反扑,实行强势碾压。刘邓大军也因此陷入绝定状态,最后不得不退出大别山地区,进行外线转战。直到南阳战役,才算是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战事的主动权被我军掌控,也摆脱国民党小诸葛白崇禧的魔影。真正成为插在敌人心脏地位的战略军团,使得老蒋不得不谨慎对待。极大地缓解其他战场的压力,彻底扭转敌我双方攻守之势。

挺进大别山的困境与失误

蒋介石对于我解放区重点地区进攻失败之后,处于全国战局的被动局面。战场态势开始出现转变,形势对于我军而言,不再是解放初期的被动局面。但是整体大环境我军还是处于不利位置,老蒋有全国力量的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中原通道的打通,能够让南方战略资源通过中原地区,驰援其他战场。我军还是处于整体局面的被动中,只能处于局部战场的优势。为打破这种主动权由国民党掌控的局势,开始自己的第一波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进行敌后腹地纵深作战。可是当冲过重重阻碍之后,发现情况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而自己的对象白崇禧更是对于我军严加防范,使得我军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当时冲过包围圈,进入大别山地区,部队仅剩14万人,重武器也丢失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艰难的则是,国民党调集重兵由白崇禧执行进剿工作。30万军队对于大别山实行严密封锁围堵政策,并逐步推进蚕食生存空间。而根据地的工作也不好干,经过国民党的白色统治与清洗,使得当地民众毕竟不支持我军的工作。

还有就是地形复杂程度超出我军预估失去本土立足作战的优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执行过于急躁,造成失误的事件。当时过于急躁解决根据地问题,对于内部的虚假行为以及土豪劣绅的舞弊行为并没有及时清理。造成百姓利益受损,排斥我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在国军外部步步紧逼,内部工作不稳定,我军又处于缺乏补给以及部队战力不足的问题。只能进行运动避敌的策略,当时白崇禧害怕步入其他国军的灭亡的陷阱。采用积极紧密的重兵云集推进,逐步压缩我军的生存空间。

使得我军极度被动,打又不能打,撤又无路可撤。就这样边打边游击,还是不能站稳脚跟。而当时的战略目的就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局。也就是全国战局的主动权,必须得起到牵制敌军主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提必须是保住自己的有生力量,而不是把本钱拼光。最终只能决定部队兵分两路,一部北上继续打游击,一路转进出大别山,向外线作战,打破敌人的封锁线。经历几次突围战,最后留守山区打游击的部队也不得不撤出大别山。

转出大别山的危机

刘邓大军经历转战,部队下降到7万疲敝之师,且还是无法打破僵局。只能在河南与安徽之地进行寻机战斗,只是效果并不明显。当时鉴于刘邓大军危机,主席令华野进行南渡计划,吸引国军主力转移,护佑刘邓大军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最后粟裕否决计划,并直接谏言在江北决战,歼灭国军主力。刘邓大军也想通过歼灭战,打退国军的封锁。只是大规模战队没法打,小规模歼灭战,又因为白崇禧防范严密。使得部队推进以兵团为规模,以我军规模难以吃掉。

一旦不能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则只能处于主力被围歼的命运。为此战局处于僵持状态,这对于我军是不利的。白崇禧不着急,但我军的战略任务不得不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华野的配合机动歼敌作战

直到华野布局要歼灭邱清泉新五军这个王牌军,而我军也因为当时敌胡琏整编11师救援行动,终于找到机会。想要趁此空挡机会,直接吃掉敌11师。与华野合力,共同歼灭两个王牌军的价码。

只不过敌人很狡猾,胡琏谨慎没有上当,邱清泉也没有进入包围圈。只有敌军一部进入预定位置,这才有豫东战役的成功。歼敌一部有生力量,使得战场形势出现变化。我军开始掌握战场主动权,而白崇禧也通过这一战意识到我军恢复战力,不敢再轻易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激战南阳,打赢豫东战役的反击,才是彻底完成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目的就是切断敌人中原交通线,威胁敌人心脏腹地的武汉、南京。同时进行战略威慑作用,牵制国民党重兵不得调动其他战场。这一战直接达到这几点目标,使得我军开始掌握全局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