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开国上将中,有一个人很特别。他在1956年才授衔,此后也一直身居副职,发展甚至还不如一些中将、少将。
这位将军是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艰难的从军路
这位上将就是王建安。
他出生于湖北黄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小时候,他曾因为吃不饱饭,长期以乞讨为生。
十四岁时,家中负债累累,父母无奈将他卖到地主王少山家抵债。王少山为人狠辣,对他非打即骂。
从小饱尝苦难的他,练就了一身钢铁般的毅力和胆识。
最后,性格倔强的王建安不堪折磨,一把火烧了王少山的住宅,连夜逃离。
也正是因为年少的经历,让他对压迫人民的阶级逐渐产生了反抗之心。
1927年,得知革命队伍来到他的家乡后,怀着满腔热血的王建安立马来到部队报名。从此,他便踏上了从军报国的道路。
不久后,他跟随部队参加了黄麻起义。战斗开始后,他奋勇冲锋,率先登上了西北城墙的云梯。
虽然最后起义行动失败了,但他勇敢无畏的品格却赢得了上级的赏识。
几个月后,他便被提拔为班长,开始参加创建鄂豫边苏区的斗争。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红四军有名的猛将许世友。
两人既是上下级,又是亲切的老乡,作战风格也是一样的豪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二人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许世友非常欣赏王建安的博学多识。以前在地主家做工时,王建安曾偷偷学过文化。因此,一有空闲,他便亲自教许世友认字。
而许世友仗打得比较好。在平时,他也会传授王建安很多打仗技巧。
在他的影响下,王建安的指挥才能有了质的飞跃。
1933年,时任红三十军88师政治委员的王建安,率部参加“反六路围攻”。
在激战中,88师师长汪烈山不幸牺牲。就在群龙无首之际,王建安不顾危险来到战斗前沿,亲自指挥将士们作战。
在他的鼓舞下,战士们立即恢复了斗志,一个个奋勇拼杀起来。最后在我军的迅猛攻势下,敌人遭到重创,不得不狼狈而逃。
战斗结束后,许世友特意来看望他,并夸赞道:“你真是个人才,不仅会做部队工作,就连仗都打得这么漂亮,真是文武双全,军政双全啊!”
王建安却谦虚道:“没有您的指导,我不可能进步得这么快。”
1934年,许世友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他亲自向上级申请,让王建安担任自己的政委。
从此以后,两人便开启了长达三年的搭档之旅。
在长征途中,两人并肩作战,一起爬雪山、过草地,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岁月。
在遭到敌人突袭时,两人多次留下来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
可以说,经历过这么多次同生共死,两人早已成为了彼此的家人。
但可惜的是,两人后来还是因为一件事发生了矛盾。
最遗憾的是
1936年,长征结束后,两人一起进入红军大学学习。
在学习期间,许世友因为一件小事和战友发生冲突。性子刚烈的他气不过,不想再学习,非要闹着回去打仗。
其实这不过是他一时冲动,说的气话而已,但王建安却当真了。为了防止老战友做傻事,他将这件事告诉了上级。
许世友虽然只是被教育了一顿,但他还是不满地找王建安争论了一番。两人都是急脾气,说着说着便吵了起来,最后纷纷拂袖而去。
这件事情虽然很快就过去了,但却在许世友心中结下了一个疙瘩。
他认为王建安不相信自己,所以后来便一直疏远他。
而王建安其实也只是关心他,并没有别的意思。但他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于是两人的关系便冷了下来。
抗战开始后,两人便被分到了不同的地方作战,许世友被派到了129师工作,而王建安则被调到了山东,参加创建冀鲁边根据地的工作。
在整个抗日期间,王建安为部队立下了赫赫军功,职位也步步高升。
1943年,他被任命为鲁中军区司令员。在他的努力下,鲁中地区的军民亲如一家,团结一致,打退了日军一次次进攻。
随着根据地的规模越来越大,日军对我军的忌惮也逐渐加深。不久后,日军便部署了周密的计划,并派遣两万大军分路合击鲁中军区。
王建安临危不惧,沉着指挥一个营与敌人激战数日。由于他指挥得当,我军无一伤亡,一夜之间便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
最终,他率领全体机关人员巧妙跳出敌人的包围圈,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
捷报传到中央,毛主席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开始重用他。
得到主席的认可,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事,但王建安却并未太高兴。相较于职务高升,他更希望能与老战友许世友重归旧好。
其实距离上次两人闹矛盾已经过去很久了。两人对彼此的怨气也早已消失。
只是如今战事繁忙,他们始终没有机会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直到1948年,豫东战役结束后,这件事才终于有了解决的契机。
主席的嘱咐
彼时的二人都已经是华野麾下的两员猛将,同样受到毛主席的器重。
豫东一战取得胜利后,毛主席便立即开始酝酿攻打济南的方案。为此,他还特意将王建安召到西柏坡,想听一听他的意见。
王建安一听要攻下济南,立马跃跃欲试地表达了赞同。随后,他又向毛主席详细介绍了敌人的军事力量以及兵力部署。
毛主席听他说完后点了点头,然后又语重心长道:“其实这次除了攻下济南外,我还要交给你一个任务,那就是希望你与许世友一同作战。”
“山东兵团大多都是山东人,而你们俩在山东都很有威望。你们是山东‘两雄’,要把劲儿往一处使,战士们才会越来越团结。”
王建安听出了主席的深意,他知道主席是怕他们会因为过去的一些争执而影响大局。
于是他立即保证道:“请主席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协助许世友同志打好这一仗!”
回到部队后,他便主动上门,向许世友表达了中央的意思,并向他真诚地道了歉。
许世友也有些羞愧道:“老朋友,咱们早就该把话说开了。当初我也有错,不该一时冲动对你耍脾气,还希望你能原谅我!”
两人经过一夜的促膝长谈后,又恢复到了以前亲密无间的样子。
济南战役打响后,两人默契配合,仅用了八天时间便攻破了敌人的城墙,全歼守城敌军十万余众,最后顺利俘获敌军长官王耀武。
毛主席得知后,立即发来电报祝贺:“此次胜利是你们团结一致的结果,是你们让敌人见识到了解放军坚硬如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胜绩!”
后来,许、王二人便一直协同作战,一起打了多场胜仗。
1955年,大授衔前夕,罗荣桓元帅为众将领进行评衔工作。虽然以王建安的军功和资历,完全可以评上将,但罗帅还是决定推迟一年,再给他授衔。
罗帅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想要压一压他的性子。
王建安将军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冲了。先不说他之前与许世友闹过脾气,让毛主席担心了这么久。
就在前不久,他还在开会时,因为有不同意见再一次与上级拍了桌子。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后,中央决定先推迟他的授衔时间。
王建安一开始是有些抱怨的,但经过一年的沉淀后,他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也知道了中央领导们的苦心。
慢慢地,他改掉了暴躁的坏习惯,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1956年,彭老总亲自为他授予了上将军衔。在此后的几年里,王建安便一直谦逊做人,认真做事。
后来的几年里,他也一直担任副职,甚至比一些中将、少将的职位还低。
中央几次想给他升职,但都被他拒绝了。
叶帅曾感慨地对他说:“建国后,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但王建安却并未觉得委屈。他的本意是想借此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要时刻懂得谦让,联系群众、联系基层。
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便一直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着,成为了人民爱戴的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