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个莫名其妙的热搜,陪高三的女儿旷了一个晚自习。
1
原视频很朴实,一段文字,一段用网购的棉花糖机做棉花糖的视频。
文字是这样写的:
“网购的棉花糖机今天到货了,和高三的女儿玩了一个晚上,女儿压力太大了,今天终于在她脸上展露出了无忧无虑的笑容。虽然牺牲了一个晚自习,但是也没有关系吧?”
视频下方,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大多数都是温暖而理解的声音。
“记得高三有一次晚上哭着压力特别大,爸爸凌晨五点多要叫我起床,我随口嘟囔了一句不想去学校了。一会儿爸爸推开门说了句睡吧,给你请好假了,然后带我去买了好多好多衣服和乱七八糟的吃的,感觉死之前都会记得的事。“
“想到我高三那年,我爸妈执意要带我去海岛度假,我爸给老师请了一个礼拜的假期,说我肠胃炎住院。”
更有网友幽默地说,“你女儿可能少学一晚,回学校一讲,别人家女儿能气得好几晚学不进去。”
网友大多对这位家长的做法表示理解,支持和羡慕。不过,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比如,这位博主发文说,“这么关键的时候居然能干出这种事情?这个妈妈不会觉得自己干了件很对的事情吧?这是不希望自己孩子考上大学啊!”
高三学习这么紧张,竟然还因为玩棉花糖不上晚自习,多么因噎废食,浪费大好时光啊!
那么问题来了,学习紧张的高三,是应该争分夺秒一鼓作气到高考,还是应该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呢?
2
应试教育的高三,是真的累。
我想起我上高三的时候,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就起床,匆忙洗漱吃早饭,6点钟就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9点半晚自习结束,骑自行车回家就10点了。
浅浅算一下,一天24小时,在学校的时间将近16个小时,每节课都是高强度的用脑。
老师讲课,做作业,做模拟卷,改试卷,上午的数学考砸了,伤心劲儿还没过去,下午的试卷又来了,一天天重复这样的学习强度和学习频率。
有崩溃的时候吗?当然有。
我现在还记得20年前的某个晚自习,本该在教室里做英语模拟卷的我,莫名烦躁到了极致,看每个字母都觉得像妖魔鬼怪,实在是不想做了。
同桌跟我一拍即合,我俩偷偷溜到操场上,一人拎着一兜零食,边吃边聊边压操场。
很不幸,我俩被班主任逮了个正着,他没有给我们讲大道理,也没有批评我们,只是不浓不淡地的叮嘱了一句,记得按时回家。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很多年,但我现在还记得,在高三紧张的节奏里,偷来的那一个晚自习的闲,也记得看到班主任时的心虚,听到班主任让我们按时回家时的宽慰。
就像有位网友说的,她35岁了,人生最快乐的瞬间里,有一个瞬间是初三中考之前的某个周日下午,在家里太烦躁,妈妈开车带她去了某个村子旁边的小溪,就玩水、看天、发呆。那天真美好,会记一辈子。
其实,不管是学业压力,工作压力,真正压垮人的不是压力,而是不被理解。
如果孩子抱怨学习累,压力大,家长一味地说“怎么就你累,就你压力大呢,人家谁谁谁都不说,你就是娇气”,孩子只会觉得更累,每天都是煎熬,时刻绷着一根弦。
如果哪一天这根弦断了,那孩子也就彻底崩溃了。有网友说,小县城好几个跳楼的,高中初中都有。
不管是备战中考还是高考,对孩子来说都不容易,学习的压力肯定是有的。
这时候父母是能帮孩子缓解压力适当放松,还是继续给孩子加码,结果可就不同了。
3
虽然说学习很紧张,很重要,但耽误一两节课,对孩子的成绩也造不成啥本质影响。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如果孩子是考双一流的料,不差这一个晚上。她要不是考双一流的料,也不差这一个晚上。但就这一个晚上,她知道妈妈爱她,她会记得很久很久。
这个晚上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陪伴和玩乐,它更像是一剂温柔的良药,缓缓渗入孩子的心田,让她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宽慰。
这种情感的滋养,有时候比任何知识都来得更加重要和深远。
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孩子们往往被期望成为学习的机器,不断地追求分数和排名。
然而,我们却常常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个鲜活个体,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需求。
他们需要被理解,被关心,被给予适当的空间去释放压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这位家长的做法,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你的快乐,你的感受,比什么都重要。
学习虽然重要,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有时候,这种看似“耽误”的时间,反而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包容时,他们会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更加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随意地让孩子旷课、玩耍,而是要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放松。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学习的挑战,去迎接未来的生活。
所以,对于那些还在为孩子学习而焦虑的家长们,不妨试着放下一些执念,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支持。
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心声,带他们去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你会发现,这样的陪伴和理解,比任何的说教和逼迫都来得更加有效和有意义。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除了学习之外,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珍惜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间,成为孩子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