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

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落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你甘心做一个平凡人吗?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和孙少平一样,不甘于平凡却又归于平凡。

也许,有人会抱怨命运不公;甚至抱怨原生家庭等等。

但是,当你读过袁枚这首《苔》,就会发现,平凡生活也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枚同王维相似,自幼才名远扬;

但他仕途略早于王维,乾隆四年,袁枚24岁中进士,入翰林院当庶吉士,主要负责为乾隆答疑解惑、起草诏书。

又与王维、李白不同,袁枚仕途略顺,他深受总督尹继善器重。

29岁时,袁枚出任江宁副考官,负责江南举人考试,辅佐审阅乡试试卷。

然而,生活有变数。

34岁时,袁枚父亲去世,他便辞官回家侍奉母亲,修建随园,过上隐居生活。

时光荏苒,转眼1864年,袁枚已48岁。恰逢恩师尹继善70岁寿辰。

闻恩师受朝廷嘉赏,他喜不自胜;他满怀敬意,愿追随恩师步伐,写下这首《苔》。

苔•其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写牡丹的诗数不胜数。

唐代徐凝直言牡丹花是花神,人人喜爱“何人不爱牡丹,占断中华好物”;

刘禹锡也赞扬牡丹是国色天香,盛开时节惊动整个京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大概是因为,苔太渺小,随处可见,又微不可见。

所以,正面写苔、赞美苔的诗句却寥寥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见的不过是“苔痕阶上绿”、“印龄屐齿印苍苔”等等。

就连王维也只是“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在历史长河中,正面为苔写诗的人独袁枚一人。

他不仅正面写苔,而且将它描述得栩栩如生。

苔卑微弱小,常生活在阴湿的地方,与阳光无缘。

他们是最不起眼的存在,无声无息,在阴暗潮湿中,翻转乾坤,绽放青春。

但细读后不难发现,袁枚通过写苔,在为平凡人呐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凡是生活的底色,袁枚以苔喻人,这是他半生真实写照。

他和我们一样,出身贫寒,初露头角时,无人问津。但他刻苦好学,像苔花一样,拼命生长,一路被大佬们看见,从而得到帮助。

后来,他离开理想的仕途之路,用积蓄购买隋公之园,因地制宜,重新设计“随园”。

资金不足,就出租部分园林、池塘,或短时出仕去外地作县令赚钱。

经过十多年努力,随园改造成一个既有山水,又有文人的好地方。

袁枚一没家世背景,二没有祖宗财力支持。自谋生路,妥妥普通人一枚。

他用喜欢的方式,把平凡的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辞官归隐五十载,袁枚笔耕不辍,撰写诗文,自印自售文集,同时在随园开设私塾,教书育人。

作为超级吃货,他还写下美食宝典《随园食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捧杀或贬低他人易如反掌。但我们应明白,人生由我。

苔注定是苔,但它坦然接受自己平凡。

它在方寸之间,坚守内心,不被外界“要出众”的声音动摇,这才是最可贵的。

就像毕淑敏所说,

“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 。”

苔的世界很小,不过方寸之地,与外界喧嚣无关。

但是,世界是自己的,苔在自己的世界“也学牡丹开”。

所以,日子怎么过,自己说了算,自己定义,平凡与否,无关要紧。

若能如苔,在平凡中绽放青春,那才叫真本事。

有关《苔》,还有一首补充。

苔•其二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万物都有自己的脾气,不喜欢受人摆布。

青苔地处低洼,还惦记着阳光,它鼓起勇气去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读来有趣,但又让人敬佩!

苔,不甘平凡,却又选择平凡,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困境。

正如《平凡世界》中所说:

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狂涛巨浪所淹没。

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接受平凡。

平凡不等于平庸、混日子。

牡丹花盛开时,大家赞美它美艳非凡。可是,花凋谢时,又觉得它平平无奇。

但是,花谢花落时,它化为泥土,滋养大地时,是另一种不平凡。

我们的看法,总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无论平凡还是不平凡,都值得我们去尊重。我们也该珍惜并过好每一天,无论它平凡与否。

就像书里说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就像苔一样,在方寸之地,汲取养分,让自己变得不平凡。

顾城提醒我们“生如蚁而美如神”

平凡亦能绽放非凡之美。

我们渺小而坚韧、真诚而勤奋,心安即富。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精彩?

毕竟,少数的伟大不足以构筑世界。

正是千千万万个平凡的我们,共同绘就多彩的人间。

风雨之后,总有彩虹高悬;破茧之时,便是彩蝶翩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