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堪称无数普通人生命里的一场艰苦跋涉。为了一份能糊口、有奔头的工作,有人挑灯夜战,把专业书籍翻得卷边;有人辗转各地实习,住着狭小出租屋,通勤路上被挤成“沙丁鱼”;还有人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战战兢兢就怕丢了饭碗,一失业全家生计都悬了。可就在大家咬牙扛着生活压力、拼命争取机会的时候,一条消息直直戳进了大家心里——贵阳有个 19 岁小伙,自曝被当处级干部的舅舅塞进了贵阳水电九局,年纪轻轻当上办公室副主任兼安全管理员,还早早预定 23 岁入编,工作轻松得像度假,睡到自然醒,随便干仨小时,刷会儿短视频,六点准时下班,月薪六千到八千。这一下,把职场公平这潭水搅得浑浊不堪。
几张聊天截图在网络上飞速蔓延,像是点燃火药桶的那根引线。小伙炫耀工作的字字句句,都成了网友怒火的“助燃剂”。视频里敞亮的办公室、舒适的办公环境,更是佐证了他这份“神仙工作”的真实性。一瞬间,质疑、愤怒、不满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倾泻而出。
“咱天天累成狗,人家靠关系就走上人生巅峰了?”
“这单位招聘是摆设吗?走后门都这么明目张胆?”
“努力还有啥用,比不上人家有个好舅舅!”
话题热度直线飙升,霸占热搜榜。毕竟,谁没见过身边人为求职吃的苦?应届生们怀揣简历,在招聘会现场被挤得东倒西歪,满心期待换来的是面试官的冷漠拒绝;职场“老鸟”们为了项目方案熬夜通宵,黑眼圈遮都遮不住,就盼着能升职加薪。对比之下,这 19 岁小伙疑似凭借关系的轻松上位,让大家的努力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怎能不让人愤怒、委屈。
媒体闻风而动,纷纷向贵阳水电九局“求真相”。据大皖新闻:记者打通人力资源部电话时,对方明显慌了神,匆忙表示刚知晓舆情,正在紧急核查。反复强调按公司规矩,正式员工绝不可能有 19 岁担此要职的,非正式员工也不可能挂上这么关键的头衔。
另据潇湘晨报:记者打公开电话无人接听,几经波折联系上工作人员,得到的也是斩钉截铁的回复:公司没 19 岁员工,招本科生起步都 20 岁了。但这些回应,没能安抚大众焦躁的心,空口无凭,大家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调查结果,谁也不愿轻易放过这件事,眼睛都死死盯着后续进展。
贵阳市委宣传部也被卷入舆论漩涡,办公室人员称知道网帖,可真假难定;记者多次致电对外宣传处,始终没人接电话,这让事件愈发神秘莫测,公众好奇心被勾到极致,满心盼着能快点揭开谜底。
从普通打工人视角看,这事儿太扎心了。我朋友阿强,普通院校毕业,为了进一家国企,自学各种冷门技能,笔记做了厚厚几大本。笔试前一周,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刷题刷到头晕眼花;面试时,紧张得声音都发抖,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反复练习,结果还是名落孙山。还有我同事小丽,产后回归职场,因为照顾孩子耽误些时间,被边缘化,脏活累活都丢给她,想换岗却四处碰壁,只能默默咽下委屈,怕丢了工作全家生活没着落。
跟他们比起来,这 19 岁小伙要是真靠关系“躺赢”,太不公平了。职场本应是公平竞争的赛场,大家为提升竞争力,省吃俭用报培训班、利用业余时间考证。结果有人靠亲属关系轻松抢占好位置,这不是把大家的努力踩在脚下吗?
网络上这场讨论热度居高不下,微博话题阅读量飞速上升,抖音相关视频点赞、评论无数。网友们化身“调查员”,各抒己见。
有的保持理性,留言“先别下定论,等调查结果,说不定是误会”;有的言辞尖锐,直言“违规操作太明显,看单位咋收场”;更有人深挖水电九局过往人事情况,想揪出更多把柄。
但谣言也趁机泛滥。有人毫无根据就爆料小伙舅舅“能量巨大”,有人肆意揣测单位内部一团糟,真假信息搅和在一起,网络世界乱成一锅粥。这些不实言论,干扰企业调查,误导大众判断,也警示大众要擦亮眼睛,别被虚假信息裹挟。
即便最后证实是乌龙,是信息误传或恶意造谣,这事也给全社会提个醒。企业的招聘流程有无漏洞?监管机制是不是形同虚设?招聘信息是否公开透明,舆情处置是否及时高效?别因回应不及时、不彻底损害自身公信力。
公众面对海量信息,要冷静理智,别盲目跟风、轻信谣言。学会甄别信息真假,等待权威调查结果,别被情绪左右,沦为谣言帮凶。
要是调查结果坐实违规任用,相关责任人必须受罚,还职场公平公正。公职单位身负重任,更要严守用人规则。
这场贵阳水电九局引发的风波,照出就业暗疾,也映出大众对公平的执着坚守。不管真相如何,都希望化作长鸣警钟,让怀揣梦想、努力奋斗的普通人,能在职场凭真本事收获成功,不再因“关系户”灰心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