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指人体内某些器官(如结肠、胃等)表面或内部突出的肿块,病理检查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等。息肉多生长于胃部、胆囊、鼻腔、大肠等部位,医学上一般按照息肉出现的部位进行命名,如长在胃壁上的息肉叫“胃息肉”,在大肠内的叫“大肠息肉”。若出现同一个部位长了两个以上的息肉,则称为“多发性息肉”。

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也有可能转变成恶性。根据研究,有三种息肉类型一定要及时切除,因为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息肉最短五年就会转变成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种息肉易恶变

1.结肠息肉结肠息肉不及时切除,5年内癌变率极高,特别是肠黏膜上的腺瘤性息肉。结肠息肉癌变率与息肉大小有关,研究发现,当结肠息肉的直径达到1厘米时,癌变率将增加到约10%;直径达到2厘米时,癌变率则高达50%以上。因此,对结肠息肉患者,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患者,应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并切除。

结肠息肉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饮食、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结肠息肉的风险。一些研究还发现,长期便秘、不规律的饮食、高脂肪、低纤维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结肠息肉发生。

2.胃息肉虽然胃息肉一般不会致命。但如果胃息肉变大或数量过多,可能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而且少数胃息肉也有可能恶变成胃癌,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据研究,约有3%~6%的胃息肉会转变成胃癌。因此,对大于2厘米的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和切除手术。

饮食、生活习惯、感染等因素,如长期摄入高盐、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以及吸烟、酗酒、不规律的生活作息等,都可能增加患胃息肉的风险。

3.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突出的良性肿瘤,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少数也可能发生癌变。研究表明,约有10%的子宫内膜息肉会转变成恶性肿瘤。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及时进行宫腔镜检查和切除手术。雌激素水平不平衡、子宫内膜炎症、家族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会增加患子宫内膜息肉的风险。

如果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宫腔镜手术、子宫摘除等方式进行治疗,效果良好。有怀孕计划的女性还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来提高妊娠率。

早发现早治疗,预防息肉恶性转化

我们应该积极提高自我健康意识,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以早发现早治疗,预防息肉恶性转化。

除了手术治疗,还可以通过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预防息肉的发生。例如,饮食应多样化,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避免饮食过度、久坐不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一些遗传因素、慢性炎症等也可能增加患息肉的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什么情况下的息肉不需要管理

一般情况下,小型的、良性的息肉不需要特殊的管理。具体有以下几种息肉。

1.小型息肉小于1厘米的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也不容易恶变,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或管理。

2.非症状性息肉如果息肉没有症状,如肠道出血、腹痛、腹泻等,也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或管理。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任何可能的变化。

3.已经切除的息肉如果已经切除了息肉,而且病理学检查证实是良性的,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或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息肉不需要特殊管理,也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的变化。有慢性炎症性肠病、家族性息肉病等疾病史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检查和管理。

文/副主任医师刘祖春 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