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国民党军主力进入东北后,开始自沈阳一线向北推进,以求克复四平,进而全部控制中长铁路。
由于我军准备比较充分,国民党军骄兵轻狂,敌人对四平的第一次分进合击被我击退。敌人不甘心失败,旋即以8个军的兵力,再度猛攻四平。除原来的国民党王牌主力新一军外,还将另一大主力新六军也派往四平战场。
一时间,国共双方在四平大打出手,多日鏖兵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此时,根据对当前战局的分析和敌我双方力量的综合对比,黄克诚分析认为,四平保卫战不宜再这样打下去。于是,他向四平保卫战的总指挥林彪发电,建议“我军主动放弃四平,分散到中小城市和乡村建设根据地,而不应该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与敌硬拼”。
黄克诚的建议是严肃的、郑重的。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他连续给林彪发去10封建议从四平撤兵的电报,林彪既不回音也不撤兵”。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平战事在不断升级。国民党军凭借着综合优势,给我造成了更大的伤亡。而我军死伤的很多都是抗战过来的老兵和战斗骨干。再这样打下去,“本钱”都打得差不多了。黄克诚对此心急如焚。
5月12日,见林彪一直不回电报,战况又非常紧急,黄克诚于是直接致电中央军委,直言建议中央军委应采取果断措施,下令自四平撤军。电报中这样说:
“我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顽93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用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确保。如停战短期可能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停战也是好的,以求争取时间,修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东满根据地,以应付将来决战”。
四平保卫战在打了一个月之后,最终,林彪于5月18日夜下令撤出四平。随即致电中央:“敌本日以飞机大炮坦克车掩护步兵猛攻,城东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在进行退出战斗”。
撤出四平后的一天,黄克诚来到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找到林彪,“拍着桌子质问为何不及早从四平撤出?部队主力遭如此严重的损失何以交代?”
可是,“任黄克诚怎么厉声质问,林彪始终不发一言,而且神态安然,端坐不动”。这又使黄克诚大惑不解。
多年后,黄克诚才明白,当初林彪在四平既不撤兵又不回电,乃至被当面质问,竟然端坐不动,不发一言的原因所在:主要是当时中央军委出于政治谈判的需要,要林彪化“四平为马德里”,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四平。而林彪又不愿向黄克诚更多地讲述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也没法更多地品评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因此,只能是对着黄克诚的质问,保持沉默、一言不发。这也非常符合林彪的性格和做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