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和粟裕是我军指挥大兵团作战最多的两个将帅,也是公认的两个最会打仗的将领。很多军迷们在分析林彪的指挥风格时,都觉得他特别持重缜密,一般不喜欢冒险。而粟裕的指挥风格和林彪的迥然不同,都觉得粟裕的指挥风格是大开大合,敢于打硬仗、恶仗、险仗。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一)
通过分析研究林彪所指挥的仗,可以看出,林彪指挥作战,确实是精于算计、精于筹划,往往是把各种情况都尽可能地穷尽,努力做到算无遗策。再加上他比较持重谨慎,因此他组织指挥的仗往往是先胜而后求战,稳当性、可靠性非常高。因此,从这一点上说,林彪指挥作战持重缜密,一般不喜欢冒险是不无道理的。在东北期间,在到底是打长春还是打锦州问题上,正是他这种比较持重谨慎的指挥风格的生动写照。
但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讲,光有持重谨慎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到林彪来讲,持重缜密只是他的一个方面,这些都是相对的。一旦让林彪发现并揪准战机,林彪的指挥风格更多体现的是他的“三猛战术”。比如在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时,他不但不是那个持重谨慎的林彪,反倒是不怕乱、不怕失去指挥、不怕失去控制,“只要找到廖耀湘就行”的另一个林彪。实际上,这种以乱制乱恰恰是林彪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内在体现。
另外,林彪打仗也不是不敢冒险。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博弈,冒险有时是避不开的。塔山阻击战,一旦定下决心,林彪照样敢于弄险。他的那句“告诉程子华,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说明关键时候林彪照样敢打硬仗狠仗。
(二)
如果例举我军最能打硬仗、恶仗、险仗的将领,粟裕绝对是佼佼者。众所周知,粟裕以指挥硬仗、恶仗、险仗见长,其指挥风格往往给人大开大合、酣畅淋漓的感觉。或许这也与粟裕面临的战场环境等综合因素不无关系。因为,华东离蒋介石的大本营江、浙最近,蒋介石对华东投入的兵力也是最强最多。粟裕面临的战略压力自然就更大。这在客观上要求他必须适应打硬仗、恶仗、险仗不可。
有人说粟裕只要有五成胜算的仗他都敢打。林彪称粟裕“尽打神仙仗“,刘伯承称“豫东战役这样的仗我是不敢下决心打的”。甚至有军史研究者复盘推演孟良崮战役时,胜算都不到五成,慨叹这一仗粟裕打得太过惊险。
但小编觉得,不能简单地将粟裕的指挥风格定性为敢于弄险,敢于打硬仗、恶仗上。因为,一场险仗打赢有偶然因素的话,那么很多次险仗都能打赢,那我们就要考虑偶然之中存在的必然因素了。粟裕打的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一系列险仗都取得完胜便很好地佐证了此点。能把所有险仗都化险为夷,都能取得完胜,这只能说明粟裕的指挥控制艺术确实达到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高度。
回过头来看,林、粟两人的指挥风格虽有一定的迥异,但不管是持重缜密也好,不管是敢于弄险也好,那些都只是相对的、个性的。至于在抓战机方面、科学排兵布阵方面、精确控制战场方面,这些共性的指挥特点规律,林、粟两人的把握和处理是异曲同工的、是基本一致的、是非常高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