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86岁的琼瑶,亲手按下人生的“停止键”。
一些媒体报道,将琼瑶此举称为“轻生”。
然而更多人,对琼瑶的最后选择,颇多认同,充满敬佩和羡慕。
琼瑶在前一天,预先写好了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文字,并在更早之前,拍好了《当雪花飘落》的视频。
她在遗言中,以细腻、慈祥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生死观:
“死亡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自己作主。”
“衰弱、退化、出入医院、治疗、不治……这对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万一不幸还可能成为插管维生的卧床老人。我曾目睹这种惨状,我不要那样的死亡!”
她还特别嘱咐大家:
“我的死亡方式,是在生命的终点站实行的,年轻人不要轻易放弃生命,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炼,活到八十六七岁体力不支时,再选择如何面对死亡。”
怀着这样的理念,琼瑶在自己并无大病、健康清醒的状态下,主动选择“翩然离去”。
这位曾经轰轰烈烈活过、爱过、写过的“老姐姐”,直到最后一刻,依然走在时代前列,为我辈“后死者”带来很大的启迪。
也令人想到这样一本书:美国女社会学家凯蒂·巴特勒的《善终的艺术》。
琼瑶的丈夫平鑫涛,活到92岁的高龄。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老人家福寿双全。
但在琼瑶看来,平鑫涛最后几年的重病岁月,不但极端痛苦,而且毫无意义。
晚年的平鑫涛,全然失智,常年卧床。
作为昔日的出版人、《皇冠》杂志的创办者,平鑫涛望着窗边的《皇冠》,问琼瑶“这是什么”?
那一刻,琼瑶无比痛心。
后来,平鑫涛连琼瑶都不认识了,大部分时间在病床上昏睡,浑身插满输液管维持生命。
他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迎来90岁生日。
琼瑶和众多亲人一起,带着蛋糕到医院,在丈夫面前唱生日歌,为他拍照。
“病房里很热闹,只有你茫然不觉。”
短短几个字,背后的凄凉,我们可想而知。
长期卧床,导致平鑫涛长了褥疮,琼瑶亲自做他的护士,为他清理脓血、擦拭身体。
很长时间过去了,平鑫涛的病情越来越重,每个人都心照不宣地晓得:
“没希望恢复,无非是在剧烈痛苦中拖延时间的苟活!”
琼瑶认为此时的丈夫,毫无生命质量可言,便提出了“拔掉管子,不再刻意演唱生命,索性安乐死”的建议。
但众多家人都无法接受、强烈反对。
多年前,平鑫涛有妻子儿女,琼瑶与之邂逅,成为爱侣,于是平鑫涛设法说服原配离婚,和琼瑶组成新家。
平鑫涛的亲生儿女,和琼瑶相安无事地生活数十年。
当琼瑶提出让平鑫涛安乐死的建议时,他们怀疑琼瑶心存不良,坚信自己不惜血本让老爸维持生命,才是真正的孝顺,并且期待着说不定有奇迹发生。
琼瑶为此伤心不已,却毫无办法。
平鑫涛以这种近乎悲惨的状态,生命体征维持到92岁,溘然长逝,其间并未发生任何奇迹。
像平鑫涛这样的“重病长寿”者,在不允许实行安乐死的社会,不知还有多少。
在本书作者看来,这样的长寿,就像一场堪比钝刀割肉、而且刑期可能极其漫长的凌迟。
不但“寿星”本人痛苦不堪,也会令其家人,从身心健康到家庭财产,都被逐渐榨干。
平鑫涛和琼瑶“不差钱”,但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条件。
亲历这一切的琼瑶,作出了和本书作者的倡导,不谋而合的选择:
“拒绝没有生命质量、堪称苦海诅咒的长寿,这意味着自由和尊严。”
然而,书中也谈到,“拒绝没有生命质量的长寿,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死”,或曰“安乐死”,尽管在一些人眼中看上去很美,但在实际操作中,充满伦理困境。
例如平鑫涛,无论最后几年,如何严重且不可逆转的失智、失能,重病缠身,无论在旁人看来多么痛苦,他本人并未明文表示“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安乐死”。
如果可以被家属“替代选择”结束生命,那么,这就意味着,你的生命权,别人可以“替你”抹杀。
这就难免导致很多慢性病患,包括病症不足以致死的患者,被家人当做“老麻烦”,以安乐死的名义,“合理合法”地杀掉。
这个矛盾,如何权衡,确实是个极大的困境,全球各国都莫衷一是。
此外,如何确定安乐死的条件,也是个难题。
有些身患重病、长期痛苦不堪的人,可能会想让自己“早死早解脱”。
但按照医学标准,其病症不足以致死,所谓安乐死,无异于轻易放弃生命。
前不久,一个身患红斑狼疮多年的女孩,到国外“安乐死”。
消息传来,引发了医学界的很多反对声音——“这根本不是绝症!”
琼瑶本人,很可能也并无重症,至少从她公开发表的视频看,她的身体状态很好。
琼瑶非常担心自己将来走不动了,或者老糊涂了,失去决定自己命运的能力,落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
同时,她认为自己已经86岁高龄,这辈子活够本了。
然而这些,都并非“安乐死”的合法理由。
即使在安乐死合法的国家,“结束生命”的诉求也很难被批准。
诚如书中所言,“安乐死”依然是新生事物,未来有很大的探索和进化空间。
像琼瑶夫妇这样的典型个案,无论每个人如何看待,都能让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多一些思考。
琼瑶生前,多次呼吁“安乐死”合法化。
然而,这本书中指出,“安乐死”合法,虽然的确是文明进步的大势所趋,但它并非孤立的;
它无法“横空出世”,必须拥有一系列足够强大的支持系统。
例如,琼瑶在遗书中谈到自己主动和尘世告别的理由之一,是“不拖累家人”。
这种担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福利,依然很不健全:
为什么老人重病,会拖累心爱的家人?为什么不能为每个人提供义务医疗?
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关于安乐死的是是非非的讨论,才更有说服力。
“而不是,很多老年人担心自己会成为家庭的累赘,内心含着眼泪,无奈地想要放弃生命。”
再如,书中认为,即使在“安乐死”充分自由的社会,也需要另一种同样强大的声音:
坚信生命的可贵,和无法重来、无可替代的特性,自身再苦再难,也不屈不挠地坚持。
“面对衰老和重症的绝境,奋战到最后一刻也不肯放弃的人,也应受到普遍的礼赞,也是虽败犹荣的英雄。”
此外,像琼瑶这样的丧偶老人,其精神健康,也应被社会更多关注。
或许在一个更为理想的社会,琼瑶这样的人,可以活更久,继续享受依然健康的老年生活。
真正到了医疗手段无法维持生命质量的时刻,包括自愿安乐死在内的各种选择,都应受到尊重。
尽管当前社会,距离那一天依然很遥远,但这个目标,值得我们努力追求。
也唯有如此,才是对包括但不限于琼瑶老师在内的先辈灵魂,最好的告慰。
请在右下角“点赞”“在看”
第一时间阅读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