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境医疗咨询台,市民向工作人员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由腾讯元宝AI生成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圳召开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闻发布会。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深圳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亿元。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建成“15分钟社康圈”,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

率先取消药品加成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清在发布会上介绍,深圳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工作机制。

“十四五”以来,整个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个亿,年均增长11%。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

市民看病就医首先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药品价格。深圳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节约采购金140个亿。

此外,深圳调整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提高的部分主要由医保基金来承担,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还建立国谈药、“岭南名方”等医保单独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入院。

90%以上居民享受“15分钟社康圈”

深圳有什么“特产”能让人羡慕?答案就是:社康。最新统计显示,全市社康机构数量达970家,遍布各社区,已基本形成“15分钟社康圈”。平均每2万名常住居民就拥有一家社康机构,90%以上的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抵达一家社康机构。

社康已成为深圳人最靠得住的“健康守门人”,小病、常见病基本都能在家门口解决。社康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39.3%,84.7%高血压、76.9%糖尿病患者在社康机构就诊。

自“十四五”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着力补齐原特区外医疗资源短板,布局肿瘤、心血管、康复、精神、神经等专科资源。组建21家基层医疗集团,将所有社康机构交由区属综合医院来举办和管理,区属医院与所属社康机构形成人财物、绩效分配“一家人”,基本医疗和健康管理“一张网”。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将社康服务扩容提质作为“1号提案”,由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牵头办理。对符合条件到社康机构工作的全科医生,财政方面按学历给一次性生活补助,全市每万人全科医生就达到5.2名。社康机构价格标准比二、三级医院分别下调15%、20%,而医保报销比例比二、三级医院高10%、20%。全市有1100余万参保人绑定在基层医疗集团来首诊,医保按照每家集团绑定的参保人数量来核定门诊统筹费用,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这样能比较好地引导健康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签约家庭医生,还可以享受报销90%的医保用药优惠。

典型做法

罗湖医改: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7.2名全科医生

2015年,罗湖医改提出“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改革目标,开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率先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推行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构建强大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创新教卫融合、医养融合和医卫结合。

罗湖将5家区属医院、48家社康机构整合成统一法定代表人的紧密型医院集团,实现一体化管理,组建医学检验、放射影像等14个资源共享中心,让老百姓获得品质相同的服务。此外,建设集团老年病医院、中医院康复分院,补齐辖区护理、康复等接续性服务资源。并对辖区27家社会办社康机构统一管理和考核。

居住在罗湖区的居民,近十年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社康中心更大更漂亮了,基础病、小病都能在社康看好,拿药还更便宜,抽血化验做B超各项检查都有。南都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7-2023年,罗湖社康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由844平方米增加至1081平方米,每万名常住人口拥有的全科医生从2.1名提高到7.2名,社康诊疗量占集团总诊疗量的比例从39.9%上升到62.4%。

对于居民关心的用药问题,罗湖率先建立医院集团总药师制度,通过整合资源成立“药学中心”,实现药品联动管理,重心下沉。具体是四个统一、一个开设: 统一药师队伍、统一药品目录、统一药品采购储备、统一指导合理用药、开设药学门诊。接受药学门诊服务后的患者高血压达标率提升至92.3%,血糖达标率提升至96.3%,用药依从性上升25.4%。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区长左金平介绍,罗湖还通过建立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实施健康罗湖行动计划,做好医防融合以及医教、医养结合,努力管好居民一生的健康。

经验探索

港大深圳医院:去年医疗服务性收入超37%

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投入运营,这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与香港大学合作共管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

作为深港医疗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深化医改的“试验田”,医院在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诊疗服务模式、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深港融合特色、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路径。

发布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透露,2023年医院医疗服务性收入超过37%,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比例为4.5%,药占比下降到19.0%。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自运行以来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时设立医生辅助岗位,增加护理人数。2023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床人比、医护比达到1:1.9和1:1.5。

走进该院门诊楼,入口处的跨境医疗咨询台可为跨境患者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徐小平介绍,医院目前门诊接诊的港澳患者约为16%,住院治疗的港澳患者约11%。

徐小平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深港合作的医疗机构,先行先试,探索与港澳的医疗规则衔接,推动“医疗、药械、人才”互联互通。在医疗方面,作为内地首家香港医疗服务费用异地结算单位,承担实施香港“长者医疗券”计划、“病人先导计划”,已累计服务港籍患者16.7万人次。率先探索救护车跨境通行、人员签证与跨境执业等规则贯通。

在药械方面,作为全国首家“港澳药械通”试点医疗机构,截至目前,港大深圳医院已获批使用27种进口药品、17种进口医疗器械,累计使用超5000人次。试点经验已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5家指定医疗机构。

在人才方面。建立香港医生与内地高级职称评审接轨的认定机制,37名港籍名医获评正高职称,实现在岗位聘用、科研立项、学科建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同时,成立深港医学专科培训中心,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在临床肿瘤等7个专业开展试点,遴选9家医院37个专培基地,共有121名学员入培。

走访调研

深圳首家国际化家庭医生诊室实现跨境商保快赔

走进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集团)龙尾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金牌家庭医生诊室,可见温馨的灯光,无棱角的桌凳,隐私床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和发展,居民对高质量社区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强。

为满足居民对国际化诊疗服务的需求,福田区率先启动推进社康中心金牌家庭医生诊室建设,与大湾区医疗集团合作,引入了国际先进的全科诊疗模式和培训体系,与联合医务中国共同举办的GOLDTM金牌培训项目,为基层医护团队提供了国际视野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组建金牌家医团队,以医护联动协作模式提供更加专业且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龙尾社康中心今年引入金牌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为该社康家医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龙尾社康每周二开设金牌家医诊室,开放网上预约和现场预约两种方式,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优先预约。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全科服务。”金龙尾区域社康中心主任徐军妮介绍,在接诊过程中除了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外,同时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需求,获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将更好地共同推进诊疗管理。

南都记者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福田区积极推动深港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通过引进香港资深家庭医生在社康机构多点执业并开展带教驻诊,提升了本地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两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为确保患者在需要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福田区三大医疗健康集团为下属金牌家庭医生诊室建立了完善的双向转诊机制。同时已实现跨境商业保险理赔免单证、免报销、免跑腿的快捷理赔服务,提升商保患者的就医支付体验。目前正推进接受国际医疗保险支付及长者医疗券的服务。

聚 焦

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仅16.2%

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就医负担大大减轻。深圳出了哪些招?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被纳入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门诊最高报销80%,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还推出“深圳惠民保”,理赔超15万人次、理赔了3.6亿元,报销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的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整个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52.1%。

持续改善就医体验。 全市70%的社康机构开放了午间门诊和夜诊门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的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的投诉“接诉即办”。

统筹:南都记者 李榕 采写:南都记者 谢萌 李榕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