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品需要有新意、合乎逻辑同时又能反映现实问题
公惟韬
旁观的好孩子,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就读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曾任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律师并获中国及美国纽约州律师执照,现于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热爱科幻电影故开始科幻作品的写作,著有《中间地带》(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我的娃娃会说话》(起点中文网签约作品,2020)、《火星上的海市蜃楼》(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想象力工程最佳作品奖,2023)、《思之殿》(未必科幻评论,2024)、《梦境迷情》(第二届星辰奖全国大学生科幻征文中长篇赛道·二等奖,2024)、《你算命了吗?》(复旦创协第一届咕事会小说节最佳科幻奖,2024)、《“彼岸”》(第六届“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优秀奖),另著有多部网络科幻小说,目前科幻小说创作累积已超一百万字。
采 访 实 录
高校 科幻: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科幻的?
公惟韬:我最早接触科幻是在2006年看了科幻电影《超人归来》。
高校科 幻:科幻吸引您的点是什么?如何定义“科幻”?
公惟韬:可能因为我科幻电影相对来说看得比较多,就科幻电影来说的话,最吸引我的点是其中的世界观,它可能是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社会体制,但却能针砭时弊,这是非常吸引我的点。此外,科幻电影的画面都很绚烂,观众可以和主角一起沉浸式冒险,做一场或纷繁华丽或荡气回肠的梦,也很吸引人。
如何定义“科幻”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可能我还没有这个资历去定义她,我只能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科幻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制度变革而生发的对宇宙、未来与时空的展望,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艺术。
高校 科幻:为何会尝试进行科幻写作?您觉得创作科幻跟创作其他类型作品有什么区别?
公惟韬: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这个放在我身上可能没有那么合适,因为我没有“下笔如有神”,但我真的是因为看了比较多的科幻电影之后,脑子里自发形成故事,才开始进行的科幻写作,并梦想着将来自己写的科幻故事也能被拍成影视作品。
创作科幻的确具有其独特性,需要相较于其他类型作品而言更高的概念、更缜密的逻辑和更合理的科学原理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创作科幻跟创作其他类型作品一样都不能脱离了“人”。
高校科 幻:您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是什么?是否对您的创作产生过很大影响?
公惟韬:我比较喜欢特德·姜的小说,比如他所创作的《赏心悦目》,这个故事的伪纪实风格对我的创作就有所影响,我会在自己的故事里加入新闻简讯、行动报告等伪纪实内容。
之前我还尝试依据迪士尼游览手册的风格创作了《希尔伯特图书馆指南》,这个故事目前正在其他比赛的投稿中。
高校 科幻:您觉得什么是好的科幻作品,如果用几个词去概括,您觉得是什么?可以展开分享一下。
公惟韬: 就我自己来说,科幻作品需要有新意、合乎逻辑同时又能反映现实问题。刘慈欣老师的《三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中有新意的地方很多,三体人母星的运行模式与“脱水”、利用质子锁死地球科技、面壁计划、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等,都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且合乎逻辑的。另外面壁计划、黑暗森林法则又都是现实中世界格局的投射,发人深省。
高校科 幻:您目前创作的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想通过创作这篇小说表达什么?
公惟韬: 我其实目前还没有创作出最满意的作品,或者说我对自己创作的每个故事都有所偏爱吧。比如我之前写过的《机器人1527》想要表达机器人不是威胁,而人才是威胁的主题;《新纪元人类》尝试了星际权谋、邪不压正的主题;《火星上的海市蜃楼》里构想了气态的火星人作为人类在食物链上的天敌;《量子情缘》里基于量子延迟选择实验构思量子武器并以悬疑的风格写了一个另类的爱情故事;《我的娃娃会说话》的世界观宏大,主角为了拯救苍生在不同维度、不同时空间穿梭冒险;《梦境迷情》里将脑机芯片与梦境结合;《思之殿》受到《头脑特工队》的启发,并结合平行世界写就了主角在城市打拼的心路历程;《遗忘时代》则是对人神共存的历史之所以被遗忘的新说;另外,因为个人经历,写就了《你算命了吗?》,将算命、人的命数与量子理论中的观测与不确定性结合,提出对自由的追求,以及最近对神秘主义比较感兴趣,基于神秘主义对三星堆、苏美尔文明等古文明的描述,创作了《月球任务》。
高校科 幻:作为一个年轻作者,您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和帮助?
公惟韬: 从上述的回答中可见,我已经写了不少故事了,但可能发表的平台并不合适(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故事不够好)。我现在首先希望的是获得更多读者的反馈,并得到更多编辑老师的帮助,当然如果这些反馈和帮助能让我的作品精进就更好了。
高校科幻: 在科幻小说的写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会关注同代人和同代人的作品吗?
公惟韬: 一开始因为担心科幻是冷门题材,为了吸引读者,我之前写长篇故事的时候往往会从一起与主角相关的案件写起,并尽可能运用悬疑的叙述方式,但是现在转战短篇来积淀之后,因为预期的读者受众和之前的长篇故事不一样了,所以也就相应调整了写作策略。另外,可能和关注的同代人及其作品有关,我也想更多去写“人”。
高校科 幻:您觉得现在创作的科幻作品已形成明显的特征吗?还是一直在尝试?最想形成什么样的明显特征?
公惟韬: 我想我应该仍在尝试中。我知道自己知识有限,但是我希望自己的科幻作品的明显特征是符合自己对科幻作品预期的,也就是有新意、合乎逻辑同时又能反映现实问题。
高校科幻: 从何时开始有自觉意识地写作?与那时相比,您对文学的理解是否发生了变化?
公惟韬: 我最早写的两篇科幻小说都是在中学时期,一个讲的是主角经过一系列事件后发现自己是机器人而并非人类,另一个是关于外星人降临并殖民地球的故事,但是当时没有找到组织。直到去年,我因为一篇故事入选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想象力工程最佳作品奖并前往成都参会后,才终于找到组织了。
中学时期我对文学的理解和现在不一样的地方可能是视角,当时是以纯读者的身份,而现在是以读者兼创作者的身份,而创作者的身份就让我不得不考虑在自我满足的同时兼顾读者和市场。
高校 科幻:您大学时的专业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您觉得专业对您创作的影响大吗?
公惟韬: 虽然我高中时是理科生,但我本科至今的专业都是法学。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因为我父母都是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所以相对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我获得了直推复旦大学的机会,在直推的面试之后,面试官根据我的面试表现在我填报的志愿中为我作出了法学专业的选择。
可能大家都会认为法律条文是枯燥的,但其实法学理论是有趣的,它事关上层建筑,非常适合用来进行科幻故事的世界观构建。我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反乌托邦科幻故事,并且也在自己构想类似的故事(比如我之前出版过的小说《中间地带》)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我就读了法学专业。
高校 科幻:现在来看,科幻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您生活和学习中扮演什么角色?
公惟韬:对于我来说,进行科幻创作是一个阐发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宇宙和时空畅想的媒介。可以说,在科幻创作的过程中,我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现实世界。
高校 科幻: 创作科幻小说会注重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吗?是否认同历史感、现实感的匮乏与经验的同质化是当代青年作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公惟韬:就像我之前所说,创作科幻不应该偏离“人”,好的科幻故事应当能反映现实问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之中,对于事物的认知也都受到我们所身处的环境的影响,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生活在现实中,面临着各自的现实问题,于其中有很多可能是相同的时代命题,但一定也有私人化的问题。也许,剖析自我的独树一帜不一定会成功,但一定会是区别于他人的存在。
高校 科 幻:祝贺您的作品在第六届“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中获奖,您对参与这个赛事的感受如何?
公惟韬: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次“星火杯”征文大赛中获奖,我感觉参赛体验非常好,尤其是当我看到不同的编辑老师对我的作品的反馈时,真的获益匪浅。争取下一届继续参与!
高校 科 幻:最后有什么特别想说的话?
公惟韬:去年找到组织之后,我收获了一些奖项,但多是基于自己高校学子的身份,期望将来能在高校学子身份外有所斩获,这样就能向更多的读者分享我的科幻故事了。
采访 | 赵文杰
文字编辑 | 李子夜
排版 | 王俞萱
审核 | 王俞萱
往期新星专访
点击作者名字即可前往
探寻时空的可能性
枫叶是大地的群星
写作是一场孤独的大型主题月集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