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历时一月余的深圳读书月收官之作,除了例牌的经典诗文朗诵,12月9日更以一场儿童故事大王(亲子组)的总决赛点燃“少年强”的希望。

无独有偶,多年来坚持参与深圳读书月活动的锦绣书房,昨天收到了复旦大学资深教授陈尚君分别为书房和润杨集团总裁杨军先生亲题辞的《唐五代诗全编》签名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尚君教授亲签的《唐五代诗全编》

数月前,当听闻陈教授花40年心血成就1800万字的“大书”在上海书展正式亮相,身为锦绣科学园创始人的杨军先生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订购了两套《唐五代诗全编》(50册),其中一套用以收藏,另一套就陈放于锦绣书房,免费提供给园区内外有需要的读者阅读,共同领略唐诗之美,成为龙华区读书月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十一月,不仅是金秋时节,更是一年一度的深圳读书月。自2000年起直到今年,深圳读书月经历了四分一个世纪的高贵坚持,成为爱读书人的节日,不是一天,而是持续整整一个月的节日。

在今年的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与以往不同,除了一如既往地举办各类书展、读书会、好书评选等活动之外,今年更是以“共读改革新篇 同创时代华章”为主题,按照“1+5+N”活动框架(1个主题、5个板块、N项活动)“名家领读、双城共读、全民乐读、青年善读、云端智读”五大内容版块,以及28个成员单位主题活动,共计339项、2500场活动,为大家推出了一场年度钜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众多活动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发展大局观”名家领读活动,邀请到了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声良博士主讲——当敦煌拥有“数字生命”: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传统文化。敦煌文化作为各种文化长期交流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核心的敦煌石窟更是被誉为人生目的地。但由于距离过于遥远,遥不可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此前写过的一篇关于在深圳展出的“敦煌美学与世界的连接”敦煌壁画数字艺术大型公益展,展内大多是通过数字技术将敦煌石窟内的壁画1:1复刻给观众。

这与本次赵声良博士所讲的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敦煌石窟内的壁画正在逐渐退化,我们如何能够缓解?赵声良介绍道:“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持续探索传统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道路,利用数据采集、三维重建、数据存储、线上传播等技术,已经在数字化和文物保护结合方面取得了大量丰硕成果,不仅可以永久保存敦煌文化当前的模样,使其“长生不老”,更能复原其最初的模样,使其“返老还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看似并没有与书相关的内容,但却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点题本届的主题“共读改革新篇 同创时代华章”,见证数字化技术对于文化的传承何尝不是一种“读”的方式呢?

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方式趋于多样化。在数字化时代,电子书已成为许多人的首选。据统计,2023年深圳居民人均阅读量约15本,其中电子书达到8.25本,这个数字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电子书的便捷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地铁上、公交里,还是在工作间隙,人们只需轻点屏幕,就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而另一方面,纸质书依然拥有忠实的读者群体。很多人享受翻动书页的触感,喜欢纸质书特有的书香和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今年的读书月活动中,不少市民依然选择纸质书作为他们的阅读伴侣,享受在书页间寻找知识的乐趣。两种阅读方式各有千秋,反映了当代人对于阅读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对我而言,阅读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种让心静下来的享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阅读成为了我慢下来的方式。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也会用电子书阅读,却始终偏爱纸质书。电子书的便捷性让我能够随时随地阅读,但纸质书却能带给我一种独特的阅读仪式感,翻动书页时散发出的纸质书独有的纸浆油墨气味,沙沙的悦耳声音是对纸质书情有独钟的原因。阅读,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朋友,陪伴我度过了无数个夜晚,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满足。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今年的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也落下帷幕,两场经典诗文朗诵会和儿童故事大王(亲子组)总决赛为其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无论是主题朗诵呈现的“逐梦山海”景象还是故事大王总决赛体现出的“少年强则中国强”,都让人以书为媒,领略生命、时代、发展的更迭跨越,接受文明在创造中“不断重塑、螺旋上升”的核心价值,感受“沉浸式Live 声音盛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光不老,生命不止,悦读不已。阅读点燃生命,悦读燃烧激情。相信,在明年的第二十六届读书月再相会,那时的我们将依然热爱阅读;而此刻,在锦绣书房所在地的锦绣科学园,一场由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引发的头脑风暴,正在锦绣科学园酝酿,值得你的期待!

· The end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部分图源网络,如侵告删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