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预估国共迟早必有一战后,在解放战争正式开打前,曾分别请何应钦和陈诚制订了“清剿”共产党军队的作战计划。何应钦制订了一个2年消灭共产党军队的作战计划,而陈诚则提交了一份6个月消灭共产党的计划。

显然,陈诚6个月的作战计划更契合蒋介石急于彻底剿灭共产党的意图和心理。蒋介石欣然采纳了陈诚的作战计划。于是乎,1946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上下都充斥着半年内消灭共产党军队的狂言声。

在国民党内,陈诚素有“小委员长”之称,向以精明务实著称,为何制定这样一个狂妄的作战计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基于国民党军总体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压倒性优势。

国共开战,必先对比双方的综合实力。作为国军参谋总长,陈诚非常清楚国军在总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加上国共停战协议达成后,共产党对国民党作出了最大的让步,根据协议我有的战略区进行了规模不小的整编和复员,导致战力大损。

国军的这种兵力优势特别是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还在东北战场上得到了一定的实战检验。双方在全面开打前,即进行了四平之战的大打。结果是共产党的军队撤军四平,国民党的军队乘势北进,直抵松花江边。东北的共产党军队大都是精锐主力,这样的部队与国军交手尚且是如此的结局,这使陈诚等心态更加膨胀,更加笃定了可以轻松击败共产党军队的念头。

二是基于国民党军在海、空军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

经过二战的洗礼,经过抗日战争的八年苦战,使国共稍有现代战争意识的人都深知:海、空军对战争的制胜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国民党由于有美国的大量援助,海军和空军建设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海、空军方面,国军对共军占据的是绝对的优势。因为我军当时在空军和海军建设方面几乎为零。海、空方面的这种完全碾压式的优势,无疑极大地助长了蒋介石和陈诚等人的威风与狂妄。他们以为有了海、空军的绝对优势,整个战事会事半功倍,甚至共军这仗根本没法打下去,打下去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基于曾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的惯性思维。

红军时期,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时,国民党军占据了完全主动,使得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不得不进行万里长征。陈诚这些人都是当年与红军作战的中坚和骨干。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无疑使陈诚这些人滋长了与红军作战的优势心理。而通常来讲,这种优势心理和惯性思维一直到下一次被对方彻底打败之前,都会占有。事实上,陈诚也正是在这种惯性思维主导下制定的作战计划,以为我军还是当年反围剿时弱小的红军一样,是经不住国军打的,几个月就可收拾掉。

四是基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摩擦中占尽的诸多便宜。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共统一战线是主流,统一合作抗战是主流,但这之中,也不乏出现了多次“摩擦”,甚至是反共高潮和兵戎相见。著名的黄桥决战、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是国共“摩擦”矛盾激化的鲜明例证。在这种“摩擦”之中,共产党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整体大局,对国民党给予了一定的让步。这在相当一部分国军高级将领当中,认为共产党软弱可欺、不堪一击。这种便宜占多了、占时间长了,必然导致极度狂妄、导致根本不把别人看在眼里的心理。

不过,陈诚的自信归自信,战争实践很快告诉他,他的自信是建立在狂妄和托大的基础之上的。六个月过去了,共产党的军队非但没有被陈诚计划的那样被打掉,还坚决顶住了国民党军的“三板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等到再一个六月过去时,不仅是国民党军继续失败,连陈诚本人的参谋总长位子也保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