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毅传》记载:长征出发前,周恩来在百忙之中赶来探望正在医院养伤的陈毅。周恩来告诉陈毅:中央机关明天黄昏时就要出动。因陈毅腿伤、不能远征,中央决定他和项英等领导人留下来,坚持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央革命根据地设立中共中央分局,以项英为书记,陈毅担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说完这些话,周恩来问陈毅还有什么意见,陈毅回答说:“没有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中央马上就要开始长征,陈毅忍着伤痛躺在担架上来到了中革军委的驻地。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见陈毅到来,立刻上前对陈毅表示问候,同时也向陈毅表达了歉意,称他因工作太忙而未能前去看望陈毅。博古知道陈毅是带着疑问前来的,于是向陈毅进一步做了解释:“此次撤出根据地,本想把他抬走,但因他在江西搞了七八年,有名望,党内军内群众中都活动得开,项英到中央苏区两三年,又没有打过游击,所以留下他负责军事,帮助项英工作”。

显然,通过博古的一番话,再结合周恩来跟他说的,陈毅知道,把他留下来坚持斗争,中革军委早就内定好了。这不仅有他负伤不便长征的原因,也有他担任过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熟悉江西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有他反对“王、博路线”受到宗派主义排挤的根本原因。

对于陈毅留下来不参加长征,私下还是有不少人议论的,他们认为:“这样重伤的高级干部留下来,肯定是凶多吉少,甚至是九死一生”。

对于留下来面对的艰险与生死,陈毅当然也十分清楚。但他知道,革命本来就是艰险的事,革命本来就是需要随时付出生命。他自己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情况确实比较熟悉,留下他负责军事,可以有所作为,可以使大家觉得共产党并没有放弃中央苏区。

对于关系到生死的走与留,陈毅处之泰然、淡然,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忠贞本色和坚定性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革军委留给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以及各种武装力量共计1.6万人(另有伤员3万多人),赋予项英、陈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牵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保卫中央苏区和土地革命的胜利成果,在苏区及其周围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使侵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敌人无法稳定其统治,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配合红军主力部队,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击,恢复中央革命根据地。

显然,中革军委留给项英、陈毅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甚至是远远超出“客观实际的”、远远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因此其斗争的艰难、残酷、剧烈程度可想而知。

但陈毅硬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尽管这之中频繁地转战打游击,随时经历生与死的考验,甚至在梅岭的时候,被国民党第46师围困达20天之久,苦虑不得脱身时,陈毅仍意志坚定,写下了他那气壮山河的“绝笔”《梅岭三章》,仍发出了“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之言。

最终,留下来的陈毅与项英一道,领导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为共产党在南方保留了多个革命战略支点和红军骨干。国共统一战线达成后,这些人又汇成新四军的铁流,旋即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