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发生的关家垴战斗,是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中的一个重要战斗,也是抗日战争中最剧烈、最艰苦的一个战斗,还是一场军史上历来争议比较大的一次战斗。

说其争议比较大,且不说后来军史如何定论,即使是直接指挥参战的几个领导意见也不统一、观点也不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对的声音主要是以129师师长刘伯承和386旅旅长陈赓为代表。刘伯承打仗,向来讲究战术,讲究打巧仗妙仗,不主张武器装备劣势的八路军与日军硬拼。因此,他对关家垴这场阵地攻坚战自然是持有不同看法的。当他发现这场战斗硬攻下去,会加重伤亡、得不偿失时,果断地向彭德怀建议暂时撤围、另寻战机。而陈赓旅是这次作战的主力,他对战斗造成的伤亡更清楚,该旅772团1营3个连伤亡均已过半。为此,陈赓曾提出利用八路军擅长的伏击战战术歼灭敌人,一度考虑把冈崎大队放下山来,另选择有利地形再打他的伏击。但是,无论是刘伯承的主张,还是陈赓的建议,彭德怀均予以坚定回绝。《彭德怀传》甚至称他在电话里对他一向十分尊重的战友刘伯承动怒:“拿不下关家垴,就撤掉你129师的番号!”

肯定的声音主要是欧致富和薄一波等人。欧致富是参加这次战斗的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他后来回忆说:“彭老总坚持要打关家垴战斗,还有另外一个意图:八路军是坚持敌后抗战的主力军和正规军,不但要会打游击战,必要时也得会猛攻坚守,敢于顽强拼杀,敢于啃硬骨头”。而当时任决死一纵队政委的薄一波则说:“彭老总向我调决死队两个团参加了这次的关家垴战斗,对此我是很积极的。战斗中损失固然大,但这两个团也打出来了,成为决死队战斗力最强的两个主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关家垴战斗的最高决策者,彭德怀的主要考虑是:当时敌军的扫荡,日军通常以一个加强营附以部分伪军为一路,彭德怀总想寻找机会歼灭这样的一路敌军。如此可使敌人下次再“扫荡”时不敢轻易以营(日军大队相当于营)为一路,以使其“扫荡”的时间间隔相对扩大,这样也有利于我军民机动。冈崎大队这次送上门来,彭德怀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吃掉它,正是这种战略战术思维的考量。不过,经过多年的沉淀反思后,彭德怀在其后来的自述中这样总结到:“我这一想法是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部队太疲劳,使战斗力减弱了,使129师伤亡多了一些”。

对于一场有争议仗的评价,拿出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结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次关家垴战斗,从战法角度讲,与武器装备占据优势的日军打阵地战,这与毛泽东的“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是相悖的;从伤亡角度讲,基本上各个版本不一,但显然,我之伤亡远远大于日军,尤为可惜的是,我伤亡的不少是老骨干,甚至还有相当级别的干部;从作战目的讲,这么优势的兵力加上这么多的伤亡,但却没能全歼冈崎大队,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可以说基本上没达成作战目的。

总体看,关家垴战斗,应该是一个得不偿失的仗。彭德怀在他的自述当中关于此次作战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总结,应该是客观的、到位的。帅克以为,彭总的这一总结可视为一个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