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四军战史》和《陈毅年谱》记载:1943年10月,饶漱石为排挤打击陈毅,利用整风运动,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将他与陈毅平时工作中的一些分歧无限上纲,罗织了陈毅“所谓反对毛主席、对抗党中央、反对政治委员制度、破坏党的团结、个人主义严重等十大错误”。饶漱石还致电毛泽东、刘少奇,要求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兼备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并称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证无愧”。

这就是新四军历史上著名的“黄花塘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陈毅与饶漱石之间已经激化了的矛盾,毛泽东决定调陈毅来延安筹备和参加“七大”,并就此谈通历史和现在的一些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来是一个历史事件。但有人却在1958年错误批判粟裕时,把粟裕往饶漱石身上“硬挂”,称粟裕“一贯反领导”,在“黄花塘事件”中,“支持饶漱石赶走陈毅”。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粟裕一直忙于在前方打仗,根本就没有参与“黄花塘事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军部的情况很不了解,对饶漱石制造的‘黄花塘事件’我们根本不知道”,“事实上饶的这种阴谋,他是不敢向下讲明的”。因此,说粟裕“一贯反领导”,“支持饶漱石赶走陈毅”,这是完全不成立的。

陈粟最早认识于南昌起义后的井冈山时期,可以说粟裕一直是陈毅的老部下,两人的合作搭档始于抗日战争的江南指挥部时期,陈、粟分任正副指挥。之后经过黄桥战役的洗礼,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将两个人的合作搭档推向高潮,形成了“陈不离粟、粟不离陈”这样的关系共识。可以说粟裕对陈毅不是“反领导”的问题,而是一向高度尊重的问题。而陈毅对粟裕也是十分器重,大胆放手支持粟裕的工作。这里有两个例子可以佐证:

第一个例子是:1947年8月,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中央军委命令粟裕速去鲁西南统一指挥华野在外线的6个纵队,并且任命他为华野外线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认为,这6个纵队是华野的主力,必须由陈毅亲临指挥,于是建议陈毅和他同去。最终中央同意了粟裕的请求。

第二个例子是:1948年5月,中央决定调陈毅到中原工作,华东野战军交由粟裕全面负责。粟裕向中央再三恳请,保留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领导职务。最终,陈毅虽到中原工作,但在华野的职务均保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是专注打仗的人,每天对战事的筹划充盈于他的大脑。他的时间绝大多数是用在看地图、背地图上,用在分析敌情、分析战场环境上。而对于“搞运动”之类的事向来不热衷,对于整人和背后搞鬼之事,他更是鄙夷不屑。因此,所谓的“支持饶漱石赶走陈毅”,是完全不成立的。“反对陈毅”,更是无稽之谈。

粟裕后来在他的平反申诉报告中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我对党对人民一直是忠诚的,任何时候没有反党反领导,没有向党争权,没有在背后搞过任何同志的鬼,没有任何两面的行动。我深信,我参加革命五十多年的实践是足以证明自己的,也是经得起组织上的审查的”。

无疑,粟裕的话体现了他的铁骨铮铮,体现了他的坦坦荡荡,体现了他的开阔胸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