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后期,为适应作战任务需要,我军曾组建过兵团一级的编制架构。这种编制架构介于军(纵队)和大区之间,通常编有三四个军不等。在全军先后编设的二十左右个兵团中,若论名气,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委、耿飚为参谋长的杨罗耿兵团,名气和影响应该是比较大的。因为该兵团成立时间较早。全军统一实行兵团编制,是在三大战役之后的1949年2月,而杨罗耿兵团则成立于1948年5月。它也是全军为数不多的参加过三大战役的几个兵团。
对于这样一个赫赫有名的兵团,不少军迷们总是带有这样的疑问:为何兵团司令杨得志被评为上将,而兵团政委罗瑞卿却评了大将呢?
从1955年授衔实际情况看,正兵团司令除个别未参加授衔外,只要参加授衔,均授上将军衔,个别的授大将和元帅军衔。兵团政委则有几个授中将军衔,大部分授上将军衔。像罗瑞卿这样授大将军衔的兵团政委仅他一个(兼职政委的不算)。之所以罗瑞卿能够授大将,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首先,从资历经历上看。罗瑞卿出身于黄埔,红军时期曾任支队党代表、纵队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在长征中,罗瑞卿曾任红军先遣队参谋长、陕甘支队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局长 。红军时期,早在1932年就能够任军政委,说明罗瑞卿的资历还是比较老的。而在此期间,杨得志一直是罗瑞卿的下属,主要担任团长一级职务,比罗瑞卿的资历差了不少。
抗日战争期间,罗瑞卿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这一职务也是远高于杨得志初期的团长职务、后来的旅长一级职务。
解放战争时期,罗瑞卿虽与杨得志搭班子,任兵团政委,但他同时又是晋察冀中央局委员、晋察冀和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也就是说,他是属于大区副职一级的,兵团政委是兼职。
其次,从现实职务上看。建国之前几个月,罗瑞卿即被选定担任建国后的首任公安部长。根据《罗荣桓传》记载,首任公安部长这一职务,毛泽东最先考虑的是罗荣桓,最后是罗荣桓推荐的罗瑞卿。虽然公安部长与兵团司令政委不好量化对比,但显然首任公安部长的职级是远高于兵团司令政委的。加之罗瑞卿又兼任公安军司令员兼政委。这些经历和职务,应该说是完全能够支撑罗瑞卿授大将军衔的。
回过头来说,杨罗耿这么一个著名的兵团,如果兵团司令杨得志也能授大将军衔,或许军迷们心理上便没有这种“落差感”了。实际上,杨得志确也曾是大将候选人之一,只是最终名额问题才改评为上将。另外,杨得志虽是上将,但他却创造了我军两个“任职之最”:大军区司令一共干了25年,总参谋长一共干了8年,这两个纪录,至今仍无人超越。军迷们或许也可从这两个“任职之最”中平衡杨得志没能当上大将这种“落差”了。
(帅克是作者网络用名,军史专家,将帅传记特约作者。帅克品读,坚持原创,坚持客观,坚持公正。点击关注,与帅克一起深耕战争,品读将帅,弘扬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