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名开国上将中,如果以参加大仗硬仗而论,以指挥大兵团作战而论,以建立赫赫战功而论,邓华上将绝对名列前茅,绝对有很多值得浓墨重彩讴歌的地方。
尽管他的军事起点并不算高,但他的能文能武、军政兼优、战功赫赫,为他奠定了一代名将的地位。他曾由纵队司令直接提升为兵团司令,曾在朝鲜战场上指挥过百万大军,曾是第一个任大军区司令的开国上将,这些经历都非同寻常、十分难得。
他提的战略性建议在那摆着呢
邓华长于思考,虽身为纵队司令员,却往往能够从全局思考问题,富有很强的战略思维。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最著名的几个战役,邓华都提出了独到的作战建议。
三战四平时,他以个人名义向林彪建议,增加一个纵队攻打四平,否则增加两个师亦可。林彪虽没有正面答复邓华,但攻城部队增加了一个师。最终,四平城在国民党军名将陈明仁的死守下,功亏一篑。战后检讨来看,“邓华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增加一个纵队攻城,打下四平城是完全有把握的”。
同样,锦州战役时,邓华也向林彪提出了需增加兵力的建议。最后,林彪将原先的攻锦部队由最初的四个纵队调整为六个纵队。战役实践表明,邓华的建议是正确的,我军仅用一天一夜即攻克了锦州。
平津战役时,中央军委原定的作战部署是第一仗打塘沽,封闭蒋军海上退路。邓华根据塘沽战场外围都是盐滩地,无法组织有效进攻,仗实在是难打的实际,果断建议由打塘沽而改打天津。最终,邓华的建议得到中央军委的批准。
还有一个著名的战略性建议,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当时,彭德怀准备发起第六次战役。邓华经认真研究,认为在敌人阵地已经巩固的情况下,再发起阵地攻坚战役,于我军不利。后来,中央军委和彭德怀采纳了邓华的建议。
他建立的赫赫战功在那摆着呢
邓华是战将,他是靠着一仗接着一仗打出来的威名,他是靠着一个胜仗接着一个胜仗奠定的名将地位。他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所带的部队, 最初算不上主力,不过经过两年战争实践,便由最初的1个旅壮大成1个军,并锻造为东野的主力部队。
邓华善于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的作战意图。辽沈战役开始后,他指挥第7纵队第21师实施奔袭,一昼夜强行军90余公里,拂晓前突然包围法库,全歼国军暂编第177师。接着又“率部夺彰武、下新立屯、克阜新、取新邱、攻黑山,连战皆捷,17天时间拿下5城,歼国民党军3个师之多”。
东北野战军总部两次发出嘉奖令,表彰邓华的第7纵队“机动灵活,积极求战,主动出击的果敢英勇精神。既打了没有命令而有把握的胜仗,又完成了规定的破击任务”。 这些充分显示了邓华能够审时度势、积极求战、机智果断的指挥才能。
众所周知,林彪麾下猛将如云。但从纵队司令直接提升为兵团司令的第一个就是邓华。这足以说明邓华的战功赫赫、威名赫赫。
他曾统帅百万大军在那摆着呢
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我军真正能够统率过百万大军作战的将帅没有几个人。但邓华却是其中一个。
1953年7月,邓华接替彭德怀,正式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志愿军的总兵力已达百万之众。能够统兵百万,从古至今,这一规模也都是罕见的。不仅如此,邓华几乎参加了抗美援朝所有重要战役的组织指挥。
彭德怀对邓华也不吝表扬:“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邓华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
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回来后,邓华很快就担任了东北军区代司令员。这是开国上将第一个担任大区司令员职务的。据说,毛泽东在“八大”期间,曾对人说过这样的话:“要重视对两华(邓华、肖华)的使用”。这说明,在伟人的眼里,对邓华也是看重有加的。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据说邓小平首先考虑到了邓华挂帅。但当时邓华身体状况不佳。因此,他与对越作战失之交臂。通过这件事,足可见邓华在邓小平心中的份量。
凭以上这些,帅克以为,如果大将再增加一名人选的话,尽管邓华的资历略显欠缺,但我还是愿将这一票投给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