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一科介入团队在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带领下,与麻醉科通力协作开展了首例“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手术,标志着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掌握了又一安全、快捷、有效的心律失常治疗“新武器”,在该领域取得了新突破,是青大附院技术实力的又一次飞跃。

64岁的李先生自2021年起就因反复心慌不适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尽管多次就诊,但因对疾病及手术缺乏了解,导致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在家人支持下,李先生选择来到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寻求帮助。心内一科专业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反复讨论和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实施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房颤脉冲电场消融术(PFA)。

据了解,PFA作为国内的一项新技术,凭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势,改变了房颤消融治疗的格局,为我国房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该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射频消融术安全性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中感受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后,2024年12月8日上午,心内一科介入团队为患者实施该项手术,手术在二维影像指导下进行,术中手术团队运用特殊的脉冲消融设备,向肺静脉区域释放短暂而高强度的电场脉冲,对肺静脉进行精准电隔离,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在较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关键手术过程,整个过程1小时10分钟,消融时间30分钟,患者术中即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手术取得完美成功。

作为青海省医疗卫生行业的龙头单位之一,青大附院高度重视心血管内科的建设与发展,已建成国家胸痛中心及青海省首家心脏康复中心。一直以来,心内一科坚持在新技术新疗法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未来,该团队将紧跟医学前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加强心血管专病建设工作,进一步在房颤诊断、药物治疗、抗凝药物应用、手术治疗和长期管理等房颤规范化治疗方面探索创新,以专业的医疗和优质的服务,造福更多的房颤患者,更好地为群众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新闻链接

房颤危害及诊疗现状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库统计,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0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房颤患病人数仍将继续增加。房颤除了导致心悸、头晕等不适外,最主要的危害是导致心力衰竭、脑卒中(俗话称:中风)、甚至猝死,其较高的患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目前用于房颤消融的方法主要是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但二者在消融原理和消融系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脉冲电场消融(PFA)脉冲消融作为一种新型心脏消融模式,主要适用于阵发性房颤,是通过产生高压脉冲电场,利用高强度、时间短的脉冲电磁场,在短时间内释放极高的能量使细胞膜甚至细胞器产生的不可逆的微孔,进而造成病变细胞的凋亡,以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脉冲电场可选择性地损伤心肌,而保留血管、神经及心脏周围组织,如肺、食管、膈神经等,避免由周围其他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与传统消融方式相比,由于其放电时间短,不依赖热效应产生组织损伤,大大降低了术中心脏组织的热损伤风险。同时,由于其手术时间更短、预后好、并发症少,成为临床治疗房颤一种新的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