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战役结束后,关于下一步军事行动问题,中央军委于1948年10月17日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你们下一下行动,我们认为宜打锦葫,并且不宜太迟,宜在休整十五天左右以后即行作战,先打锦西,后打葫芦岛,争取十一月完成夺取锦葫任务”。
之所以计划攻打锦西葫芦岛之敌,中央军委的主要考虑是“在打锦葫期间,沈敌可能被迫增援。因锦葫守军是国民党嫡系,和锦州守军多为杂牌不同。我克锦州,卫立煌实际上坐视不救,必为许多人所不满。故我攻锦葫时,沈敌可能增援”。因此,中央军委认为,只要“沈敌远离沈阳,走打虎山、大凌河增援锦葫,便于大局有利”。中央军委所称的“便于大局有利”,其题外之意是利于我在运动中加以寻歼。
战争的博弈是人类最高形式的博弈。此时,各方面的敌情还在发展变化中。中央军委要求林、罗、刘攻打锦葫,只是一种意向,并不是最终的命令。
处于一线的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对战场形势也作了认真的分析,他们认为:“如果攻锦西,须准备海岸边与敌12个师作战,地区狭隘,我兵力用不上。敌则扼原有强固工事抵抗,战斗不能很快解决。新立屯、彰武地区之敌,则乘虚进占锦州,使我既打不下锦西,又未能歼灭向锦州前进的敌人,则对我不利”。
基于这样的综合分析判断,林、罗、刘于10月19日给中央军委发电建议:“如沈阳之敌仍继续向锦州前进时,则等敌在前进一步后,再向敌进攻。但有若干征候敌不在前进,或有向沈阳撤退转向营口撤退的象征时,则我军立即迅速包围彰武、新立屯两处敌人,以各个击破方法,将新一、新三、新六、七十一、四十九军全部歼灭,使之不能返回新民、沈阳和退至营口”。
林、罗、刘的电报是明确的,那就是分析判断打锦西的方案不理想后,主张改打廖耀湘兵团,并且是想以各个击破的战法,将廖耀湘的5个军全部歼灭。
收到林、罗、刘的电报后,中央军委经认真分析,认为林、罗、刘改打廖耀湘兵团,完全符合战场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中央军委“打前所未有的大决战”的作战指导。于是复电给林、罗、刘:“不打锦葫而打廖耀湘,我们完全同意你们建议,如廖兵团继进,则等敌再进一步再进攻之,一经发觉敌不再进,或有退沈阳退营口的象征时,则立即包围彰武、新立屯两处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方法,以全歼廖兵团为目的”。
这封电报表明,中央军委完全同意林、罗、刘的建议。透过这封电报,我们看到中央军委是多么的民主,是多么的善于倾听下面的建议。这么重大的一个战略决策,这么重大的一个军事行动,这么重大的一个歼敌目标,在统帅部与战区之间很快就达成高度一致,殊为难得,实为佳话,令人赞叹!
事实证明,不打锦西葫芦岛,改打廖耀湘兵团是完全正确的。要知道,廖耀湘兵团含有国民党军新一军、新六军两大主力,可以说是国民党军最强大的机动兵团。打掉它则意味着国民党军在东北的赖以支撑不复存在。最终结果是,辽西会战,我东北野战军摧枯拉朽、以乱制乱、酣畅淋漓,整个作战打得奇、打得精、打得妙,仅三天即将廖耀湘兵团团灭。
辽西歼灭廖耀湘兵团的会战,是继锦州战役后,东北野战军接续谱写的又一个经典战例。这些经典战例将永这载入我军光辉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