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徐海东,被毛泽东赞誉为“对中国革命是有大功之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毛泽东对很多将帅都有过评价,但这样高的评价徐海东还是很鲜见的。那么,徐海东当得起这一赞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在率部长征上身先士卒特别善战

总有一些人是为战争而生的人。这些人往往是闻战则喜,天生就是打仗的料。徐海东就是这样,可以什么都不在乎,甚至当官都不在乎,但十分在乎打仗。一遇有战事,二话不说,总是身先士卒,率队拼杀。战争年代部队主官的英勇顽强、敢打敢拼,往往对其所指挥的部队带来很大的传导和辐射作用。红25军就是这样,每次战事,只要徐海东出现,就是战旗,就是冲锋号角,就是无穷的斗志。国民党军队知道是徐海东的部队,甚至闻风丧胆、望风而逃。

徐海东率领他的红25军,从大别山一直打到陕甘高原,是第一支完成长征的队伍,并且是越打越强的队伍。仅凭此一点,他就十分了不起。另外,战争锻造将领,徐海东还带出了一帮战将,韩先楚、刘震等都是从25军走出来的一代名将。

2、在政治立场上毫不含糊特别坚定

人民军队的性质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然而,了解红军长征那段历史的都知道,红一、四方面军汇合后,张国焘倚仗着人多势众,就曾想枪指挥党。他拒绝执行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公然分裂红军南下,并自立中央,给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海东的红25军原本上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但在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央保持一致,还是跟随张国焘的大事大非问题上,徐海东毫不含糊特别坚定,自觉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可以说在中央红军最为艰困的时候,在最考验徐海东政治定力的时候,徐海东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保持了对党的无限忠诚,这种政治上的定力殊为难得和不易。

3、在经费支持上大公无私特别慷慨

中央红军经过万里长征不停转战,可以说是人困马乏,特别是各方面的供应十分困难,经费十分欠缺。这时候,徐海东又体现出了革命一家、大公无私的革命本色,他要求自己的部队少花俭用,也要把钱款、布匹、医药、武器弹药等主动送给中央红军部队。

特别是他拿出自己大部分家底送给中央红军5000大洋之事被传为历史佳话。

“当毛泽东专门派人到红15军团,向徐海东说明现在中央急需现金2500块大洋时。徐海东二话不说,立即叫来供给部长查国贞,当查告诉他军团还有7000块大洋时,徐海东毫不犹豫地要他把5000块大洋送交给中央”。

一般人的认知和印象,象《亮剑》中李云龙那样“只进不出”的人不少,慷慨解囊的并不多。但象徐海东这样雪中送炭、大公无私的人真是不多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在干部交流上革命一家特别融洽

红15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后,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对部队进行了整编。中央派红一方面军大批干部到红15军团工作。

对此,徐海东毫无二言,非常重视搞好整编后部队的团结工作。他不止一次地说:“再也不要象张国焘那样闹分裂,否则就是对中国革命的犯罪”。

徐海东对调进红15军团来的干部均能一视同仁,没有任何本位主义思想,也没有一点“排外”情绪。不仅如此,徐海东还把他们安排到重要工作岗位,并且给予各方面的关怀和爱护,充分体现了革命一家人、不能厚此薄彼的高尚情怀。

战争年代,部队内部之间,由于血与水的交融,彼此容易形成一个生死团队,甚至是“一个山头”。这种“山头”客观上是有些排外的。但徐海东却能敞开胸怀接纳中央红军干部,着实令人称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在根据地建设上奠基陕北特别可靠

红25军到达陕北之前,刘志丹等已经建立了陕北红色根据地。徐海东率部到达后,与陕北红军组成红15军团,通过几次机动灵活的作战,进一步打击了敌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红色根据地。这给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是经过一年长征、不停辗转的中央红军,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落脚点,都需要一个领导中国革命事业的大本营。而具有良好基础的陕北红色根据地,正好满足了中央红军的战略需要,正好满足了中国革命从此开始新的一页的战略需要。

因此,从建设稳定可靠的根据地,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这片红色的根据地上,徐海东在这方面的贡献同样是非常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