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时,开国少将共有1千多名(含55年之后授的)。在这么多的开国少将中,有这样一位,他战争年代仗打得特别好,和平时期兵练得特别绝,甚至在仕途上晋升得也特别快,他是所有开国少将中升至正国级最快的人。
这名开国少将就是李德生。
作为军人,战争年代主要是打仗,和平年代主要是练兵。李德生仗是怎么打的,兵又是怎么练的呢?
在打仗方面,李德生的老上司二野名将王近山曾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打仗很硬,不怕苦,任务交给他,他就像老牛顶架,缩不回来”。
李德生的起点并不高,是个“红小鬼”,是典型“打”出来的将军。他12岁当上儿童团团长,14岁参加红军,16岁入党,他作战非常勇敢顽强,“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里冲”。
1945年1月,担任团长的李德生,主动请缨攻打日军马坊据点。为摸清敌情,他“亲自化装成农民深入日军据点侦察”,之后亲率82名突击队员一举端掉马坊据点,守敌被全歼。延安《解放日报》配发社论,头版发表了题为《长期侦察和坚决突击,太行我军收复马坊》的特别报道。
1948年7月的襄樊战役中,李德生所部17旅担任主攻。他靠前指挥,巧用奇兵,“刀劈三关”,连夺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一举突破城池。活捉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国民党中央常委康泽,被中共中央记大功一次。
1951年3月,李德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35师师长、副军长、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先后率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以南地区防御作战和上甘岭战役。特别是在上甘岭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李德生奉命统一指挥在前线作战的第12军、15军所属部队,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击退敌人数百次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最后的胜利。他本人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在练兵方面,李德生当军长总结推出的“郭兴福教学法”,在我军训练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全军军事训练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和深远的影响
和平时期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是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兵到底怎样练、怎样才能练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
1960年,李德生从军事学院学习归来后担任12军军长。他在12军大兴训练之风。特别是他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郭兴福教学法”,开创了军事训练的时代先河。
李德生推出的“郭兴福教学法”,其核心是为了练兵打仗,为了提高战斗力,而不是为了摆“花架子”。因此,李德生明确指示郭兴福:“一定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使每一个战士都成为有理想有觉悟,生龙活虎,机智灵活,本领高强的勇士”。
1964年1月,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指示,对“郭兴福教学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郭兴福教学法”,“不单是一个军事训练问题,还包括政治工作问题,还包括作风问题,也还包括群众路线问题,号召全军应当立即行动起来,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群众运动”。以此为发端,在全军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大比武活动”,为我军训练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李德生仗打得好,兵练得绝,越来越得到毛泽东的赞赏。他在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官至正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