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风凛冽,棚内温暖如春。走进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一座座温室大棚整齐排列、蔚为壮观。棚内暖意融融、绿意盎然,西红柿、芹菜、辣椒等蔬果长势喜人,空气里弥漫着泥土和果蔬的清香,一片冬日里的“好春光”映入眼帘。

设施农业暖棚来了“水管家”,科技赋能“细水长流”。兰国利在事先设定好的智能机上轻轻一点,数字化智能一体水肥机开始有序运转,吸肥、搅拌、灌溉瞬间完成,经过严格配比的水肥顺着一条条延伸在田间的滴灌管,精准送到秧苗根部,嫩绿的秧苗在现代化自动滴灌下“吃饱喝足”。俯身细看,滴水准确、均匀,如在给番茄打着“点滴”。

“自从用上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变‘浇地’为‘浇作物’,用水效率大大提高,节水能达到30%,这茬‘及时水’浇下去,只要后期管护到位,番茄增产不成问题。”说到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好处,兰国利打开了话匣子。

“你看,我的番茄秧二三十公分高了,自从大棚里安装了智能水肥,像个‘管家’一样,浇水、施肥,全帮我们干了,省了我们不少事啊,每个棚每年还能省500吨水,产量还能增产20%以上。”

自2021年开始,十二吐乡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在达康产业园区实施设施农业提档升级项目,安装水肥一体化节水设备,将每个标准棚年用水量由传统灌溉方式的1500吨节至1000吨,年可节约用水100万吨;用肥225斤节至150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标准农田配建的集雨谷坊正在修建

农业用水如何节流?软硬件齐抓是关键。“你看现在咱用水多方便,在手机上就能缴费,缴完费马上就出水了,不用操心。”常玉芝正在演示着新安装的智能水表。“我们都是‘一户一卡’‘先缴后用’的模式,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用水账户,提前充值,需要用水时,刷卡即可出水灌溉农田,计量收费更加精确,用水量一目了然。”

安装智能水表,精确水价计量之后,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就提上了日程。“我们将用水量与水价划分为三级,实行阶梯水价。一栋棚一年用水量850吨,用水量未超出850吨为第一阶梯水价;第二阶梯水量即为850吨—1160吨,用水价格为第一阶梯水价的1.5倍;超出1160吨用水量则为第三阶梯水量,水价是第一阶梯水价的2倍。”十二吐乡人大主席初朋飞介绍。

“农业节水的动力在哪儿?算大账也要算小账。算大账,节水关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民最关心自己的小账:节水能得多少实惠。我们不仅要做节水,还要在高效上做足文章,让农民尝到节水甜头、见到节水效益,节水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十二吐乡党委书记李宇楠表示。

近年来,十二吐乡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旱作雨养区以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开展土地平整、坡耕地梯田化改造等生态防护工程,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新建旱作高标准农田1.18万亩为旱作高标准农田修建集雨水窖、小型塘坝、蓄水池等拦蓄设施4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水资源管控,真正实现灌溉精准化、节水长效化,助力农业节水转型升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一项项节水技术不断推广,一条条滴灌管线纵横交错,一片片作物丰腴多产,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在十二吐乡的广袤田畴上正徐徐展开。(王雅琪)

来源:赤峰市林西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