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澳大利亚日前与太平洋岛国瑙鲁签署协议,以承诺未来5年向瑙鲁提供1亿澳元资金,以及4000万澳元的安全支持为条件,换来了后者同意赋予澳大利亚对其与包括中国等国签订协议的否决权。显然,澳大利亚在太平洋地区的这波操作,颇有“豪掷千金买地皮”的即视感,但买的不是土地,而是“控制权”。瑙鲁这个在地图上找起来需要放大好几倍的小岛国,如今却成了澳大利亚的“战略资产”。然而,透过大手笔背后,是对中国在南太平洋影响力步步紧逼的强烈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巴尼斯的算盘打得很响,他知道控制瑙鲁,就等于在中国伸向南太的手腕上多拴了一道锁。瑙鲁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几乎完全依赖外援,稍加拉拢,拿下这张“外交牌”简直轻而易举。这次协议内容简单点总结就是:澳大利亚掏钱,瑙鲁让渡关键基础设施的最终决策权,甚至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上,也得先得听听澳大利亚的意见。说白了,瑙鲁的安全事务,不再完全是瑙鲁的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样的交易听着挺划算,背后的味道却有些发酸。澳大利亚口口声声说是为了瑙鲁的“稳定”和“繁荣”,可谁都看得明白,这是变相的控制。瑙鲁的经济脆弱性成了澳大利亚的突破口,银行撤了可以帮着引进,基础设施需要发展可以给钱。听起来是雪中送炭,其实是画地为牢。瑙鲁这次不仅失去了主权决策的完整性,还失去了与中国等其他国家平等合作的机会。澳大利亚所谓的慷慨资助,更像是“你靠我吃饭,我管你怎么活”的赤裸宣示。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的算盘打到这里,根本没停下。像瑙鲁这样的岛国并非孤例。早在去年,澳大利亚已经对图瓦卢采取了类似策略。这些岛国地理位置特殊,资源却匮乏,经济完全依赖外援,注定在大国竞争中只能被动接招。澳大利亚深谙其道,以资金援助为引诱,用否决权为枷锁,一步步巩固自己在南太地区的主导权。这样的手法,说是“交易”,不如说是“胁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场博弈显然不公平。中国在南太地区的基建投入、经济援助,向来是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然而,现在却要先看澳大利亚的脸色,试探它的态度。一旦澳方动用否决权,任何中国与瑙鲁在基建、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都可能胎死腹中。这不仅是对中国区域经济战略的掣肘,也是对南太岛国经济自主权的粗暴干预

可是,这种策略真的聪明吗?花钱买主权并不高明,反而暴露了自身的心虚。澳大利亚如此迫切地采取这种激进措施,难免显得底气不足。它的行为不仅可能让自己背上“掠夺小国主权”的骂名,还可能引发南太岛国更深层次的不满。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甘愿成为被控制的对象。瑙鲁今天的选择,也许只是迫于经济压力,但长远来看,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注定难以持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南太平洋的“抢滩战”中,中国的策略显然更加温和务实。中国通过推动基建项目、促进经济合作,为岛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支持。而非像澳大利亚这样,通过金钱换取控制权,用强势手段来插手他国事务。两种模式的对比,昭示着不同的战略思维,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念。

这场围绕瑙鲁的“花式操作”,可能会成为中澳关系的新一轮风暴的导火索。澳大利亚花钱买否决权的举动,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损人利己的策略,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的耐心与坚韧,或许会在这场较量中成为胜出的关键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