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整个影视界,“喜剧片”一定独占着一席之地,相比起恐怖片的惊悚刺激,科幻片的奇幻神奇,喜剧片更贴近现实生活,也更能引起观者的共鸣。因此,为了放松和寻找快乐,人们往往更喜欢看喜剧,喜剧并不深奥难懂,许多时候,角色们只需要一句语言、一个动作,甚至只要一个眼神表情,就可以博得满堂大笑。一些技艺高超的演员,不需要道具与对话,仅凭借动作神态,就可以完成喜剧本身的使命,这就是无声喜剧的魅力。
01
提及“无声喜剧”的著名演员,就不得不让人想到卓别林。卓别林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大约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那个没有特效与高级道具的时代,卓别林的喜剧片只能想方设法利用视觉差与特技,来完成一个又一个看似滑稽却也十分危险的动作。
卓别林给人的形象,是瘦小、可怜而可爱的,他常常以滑稽的小胡子在影片中示人,拄着一根小小的拐杖,步履快而但显得有些呆滞,有时像一只走路摇晃的鸭子。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歌手,但他的早年家庭生活十分贫穷。出身于社会底层的的他,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在生活里,都对穷苦百姓充满了同情。
卓别林主演过的许多电影都十分有名,如《摩登时代》、《大独裁者》、《淘金热》等,虽然这些电影都给大多数人带来了快乐,时至今日仍然有许多人观看,但在当时,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卓别林的喜剧,尤其是一些手握大权的独裁者与政治家,对他更是心生怨恨,以至于在晚年时期,卓别林被驱逐出了他居住了40多年的美国。
不过,正当卓别林心灰意冷、不知所措之时,远在中国的周总理,就立即作出决定,决定接纳这名无家可归的喜剧家。为何卓别林会被美国驱逐,他晚年来到中国后又受到了怎样的礼遇呢?
其实,在卓别林的喜剧影片背后,往往存在着对社会与高权的暗讽。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就毫不留情地讽刺批评了当时的资本家对底层劳动工人的剥削压迫,虽然进入了工业时代,可美国的社会却没有多大的改善,为了反对剥削压迫,工人们甚至上街喊口号罢工,卓别林不小心混入其中,却被当成了头目抓起来……我们可能会为卓别林的倒霉忍俊不禁,但是,当我们深思一番后,也不难看出影片中表达的讽刺。
02
然而,因为这部影片,卓别林却惹上了麻烦,他不仅得罪了资本家们,还遭到了美国怀疑,被特工长期监视和调查。
1938年,纳粹残忍地要将犹太人赶尽杀绝,希特勒正计划着统治欧洲,嚣张跋扈。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敢惹希特勒与纳粹党,但卓别林却写出了《大独裁者》的剧本,并扬言道,他就是要嘲讽希特勒。美方得知后,立即向卓别林发出了警告,但《大独裁者》最终还是播出了。据说,就连当时的希特勒,看完这部影片后也是一言不发,脸色铁青……
此后,卓别林就受到了美方的刻意排挤,当1952年卓别林携妻子前往英国伦敦后,美国就宣布取消卓别林的入境签证,这也就意味着,卓别林再也无法回到这个曾生活了40多年的国家。突然被美国遗弃,并未让卓别林感到意外。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后,卓别林的电影遭到全美封杀,卓别林也就前往了瑞士生活。
听闻这一消息,周总理在参加日内瓦会议时还特别拜访了卓别林,并邀请他与妻子去中国做客。卓别林称,自己虽然不是一名中国人,但对中国及中国人民都十分敬爱,尤其是看到周总理十分平易近人,他就更为感动了。
来到中国后,周总理第一时间邀请卓别林及其妻子共进晚餐,他们一起品尝了中国的美食,还有有名的茅台酒。后来,卓别林多次拜访中国,曾不远万里前往中国祝贺其巴黎演出的成功,他对中国的情谊也就更深了。
结语
卓别林于1977年平安夜去世,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离世的他可谓是寿终正寝。卓别林的晚年经历坎坷,中国是他为数不多的归属之一。卓别林为上个世纪的喜剧电影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如今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成就与贡献,将在电影史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