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云南

龙陵勐糯

是必选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勐糯作为傣族聚居之地

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今天

带大家了解

有关勐糯的非遗

傣族马腿琴弹奏及制作技艺

勐糯镇傣族马腿琴弹奏及制作技艺于2012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赧文安,男,1951年生,傣族,2013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线国芳,男,1949年生,傣族,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腿琴属弹拨弦鸣乐器,傣语称“玎罕”。其形似大象,上面是大象的头,下面音箱部分是大象的身体,又因其琴体细长、小巧,当地傣族把它称为马腿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腿琴音色柔美细腻,在傣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主要作用为:未婚青年用其告白求爱、倾吐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风俗礼仪传承项目

勐糯镇傣族风俗礼仪传承项目于2010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万开福,男,1961年生,傣族,缅寺长老,2005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龙陵县志》记载,大寨傣族为清道光时期由镇康、耿马、昌宁等地迁入定居,信奉小乘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缅寺作为大寨村傣族人民的重要宗教活动场所,承担着风俗礼仪传承的重要职责,具体包括傣族泼水节、打斋节、开门节、关门节等风俗礼仪指导和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剪纸技艺

勐糯镇傣族剪纸技艺于2012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

陈安定,男,1946年生,傣族,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剪纸花纹多种多样,各有用途,主要用于装饰祭祀仪式的物品。一般而言,太阳花、藤子花、荷叶花、吊兰花等多用于泼水节等重要节庆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藕叶花、四叶花、花瓶花等主要用于丧事。节庆花纹花瓣向上,代表喜庆,丧事花纹花瓣向下,代表人要下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老傣文”

勐糯镇傣族“老傣文”于2012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万如清,男,1945年生(过故),傣族,2013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傣文”是指1955年以前使用的傣文,起源于纳兰王国(公元1262年至1558年),是一种元音附标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12个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38个复合元音韵母和带辅音韵尾韵母,没有声调。“老傣文”创制之初仅用于宗教活动,被称为经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象脚鼓舞

勐糯镇象脚鼓舞于2016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杨有泽,男,1988年生,傣族,2016年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龙,男,1989年生,傣族,2015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付才,男,1981年生,傣族,2015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象脚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广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舞蹈之一。傣族象脚鼓舞有独舞、对舞、群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象脚鼓舞中,男子形如狩猎、劳作之举,女子态似孔雀、刚柔并济,再现了傣族人民春播、施肥、割禾等劳动过程,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勐糯民间故事传说

勐糯民族民间故事传说于2016年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黄正龙,男,1958年生,汉族,2015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勐糯民间故事传说多为世居勐糯的各族先民在生产劳作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故事,口口相传留存下来,还有小部分以傣文形式流传下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勐糯颂》《石佛望月》《怒江湾的传说》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泼水节

勐糯镇傣族泼水节于2023年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1386年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泼水节一般有三天,第一天叫“宛麦”,这一天,各家各户认真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干干净净地迎接新年;第二天叫“宛恼”,是空日,既不计算在旧年之内,也不计算在新旧年之内;第三天叫“麦帕雅宛玛”,即王子来到人间的那一天,这天,傣家人穿上节日盛装,举行采花、挑水、洗佛、泼水等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织锦

勐糯镇傣族织锦于2023年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杨兴芬,女,1969年生,傣族,2023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织锦是一种古老的手工纺织工艺品,多为傣族衣服、香包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制品。傣族织锦多出于妇女之手,体现了傣族地区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织锦的图案多为高洁的荷花、挺立的槟榔、吉祥的孔雀、庄重的大象、威严的麒麟和龙凤等,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傣族手抓饭

勐糯镇傣族手抓饭于2023年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万开莲,女,1976年生,傣族,2023年被认定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抓饭品类丰富,一般为多人餐。首先在桌子上铺一层干净的芭蕉叶,正侧方摆放孔雀头模型作为点缀,在正中间放上菠萝饭、紫糯米、白米饭等各色糯米饭,在饭的周围对称摆上一圈菜肴和一圈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菜肴多为当地特色菜,如烤鸡、烤鱼、炸猪皮、香毛草排骨、生香菜、舂干巴等,傣族手抓饭强调荤素搭配、颜色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龙陵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