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提问,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发布的优异种质资源都有哪些新的特色?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刘莉华表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以来,我们在各地推介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的综合评估,从中遴选发布了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100个,新发现鉴定的畜禽和蜂遗传资源51个,新培育的水产品种54个。这些优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主要有广西的东兰墨米、河南的羊眼圈大豆等粮食作物42个,西藏的墨竹工卡小油菜、上海的崇明金瓜等经济作物58个。这些资源的地域特色非常明显,潜在的育种价值很高,产业发展的前景也很好。

比如说东兰墨米种植历史有近千年,羊眼圈大豆抗逆抗病性强,墨竹工卡小油菜的生育期只有80天,像崇明金瓜,色泽金黄,酥脆爽口,果肉形似海蜇。

新发现鉴定的畜禽和蜂遗传资源有河南的豫西黑猪等3个地方猪品种、云南的江城黄牛等2个普通牛品种、甘肃的肃南牦牛等4个牦牛品种,还有新疆的皮山红羊等18个羊品种、海南儋州鸡等16个地方鸡品种,另有鹅、马鹿、鸭、鸽、绿头鸭、中蜂等品种资源8个。

刘莉华说,这些地方品种的性能优异、特色明显,抗病抗逆品质好,是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其中25个资源是来自青藏高原区域。

她还介绍,在新培育审定的水产品种中,有淡水鱼类20个、海水鱼类7个、虾蟹类10个、贝类11个、藻类2个,还有鳖类1个、棘皮类3个。如抗病高产的半滑舌鳎“鳎优1号”,生长快成活率高的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生长快耐高温的栉孔扇贝“蓬莱红4号”。这些新品种都是基于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培育而成,有效地促进了资源优势的转化,真正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熊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