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女孩在放学路上经过了一家鱼摊,结果发现鱼贩居然与父亲长得一模一样。其父听后不以为然,直到鱼贩主动找上他,双方去做鉴定后,两人都惊呆了!
这位父亲名叫周勤豫,家住河南省郑州市。七岁那年,他曾听父母的工友说,自己是从上海抱来的。由于当时年龄小,周勤豫也只当他们是胡说罢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周勤豫已经是一个中年男人了。一天,他听说老街坊孙叔生病了,便连忙提着礼品上门看望。孙叔当时已经70多岁了,儿女也不经常在身边,所以只要周勤豫一有时间,就会来找他聊天。
躺在床上的孙叔被周勤豫的一副热心肠感动了,于是便告诉他一个掩藏了47年的秘密。其实,周勤豫并不是周家二老的亲儿子,而是抱养的。当年,3个月大的周勤豫被孙叔的同事从上海带到了洛阳,但是在养了8个月后又打算送人。孙叔看这孩子可怜,又想到郑州的周家夫妇一直想有个儿子,经过一番沟通后,便将其抱给了他们。
周勤豫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还有这么离奇的身世,他激动地一把抱着孙叔,而后哭着说道:“叔啊,谢谢你!但是晚了啊,现在我都40多了……”
话虽如此,但周勤豫心里想要寻亲的愿望却愈发强烈。
但是,孙叔年事已高,他那个同事也早已不联系了,寻亲线索少之又少,人海茫茫,他该怎么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呢?
2002年的一天,周勤豫找到了郑州寻亲团联络处的杨大姐,并向她告知了自己坎坷的身世。没过多久杨大姐就告诉他,浙江有个男子,长得和他很像,有可能是亲兄弟。周勤豫听后既意外,又激动。经过一番波折,他终于见到了那人,然而一做DNA对比,结果却大失所望。
为了舒缓心中悲愁,周勤豫在闲暇时,常去郑州西站路的花鸟市场散散步。有一回,一个姓王的鱼贩在看见他后,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嘿!老李!”
周勤豫一头雾水,连忙表示对方是自己认错人了。王师傅也很惊讶,但是眼前的这个人确实和自己认识的那个老李长得很像。王师傅让周勤豫留下了手机号码,说有机会介绍他俩认识一下。那时候的周勤豫还没有从寻亲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虽然留了联系方式,但是自己转头就把这事忘了。直到2004年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后告诉周勤豫,学校门口有个卖鱼的跟他长得一模一样!周勤豫仍旧不以为意,觉得自己只是长了张大众脸而已。可是,没过几天,他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那人说自己名叫李保国,和他同岁,也是从上海抱养到郑州来的。周勤豫大吃一惊,他突然想起王师傅曾经跟他说过的“老李”。难道,李保国就是女儿碰见的那个鱼贩吗?
周勤豫迫不及待地约对方于次日在天成市场见面。当两人碰面的一刻,周勤豫的心情十分激动,全身上下热血沸腾,眼前的这个人简直和自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他们身高相同,长相相同,一样的大嗓门和长耳垂,一样的800度的近视,甚至左耳后面都长了一个瘊(hóu)子,这些相似之处都让周勤豫倍感亲切。
李保国告诉他,他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养父母抱来的,但是他们并未说清楚具体是从上海哪个地方抱养的。李保国原来在一家木材公司上班,下岗后便和王师傅摆摊卖起了观赏鱼。王师傅曾跟他说起过有一个长得很像自己的人,但是当时也只是觉得对方说得夸张罢了,并没在意,直到前不久有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冲他喊道:“爸爸,你怎么在这里?”
说到这儿,两人都有了一个猜测,但是又不完全确定。他们先是到派出所查询了户籍迁移证。由于周勤豫并不是直接从上海抱到郑州的,所以公安局和民政局没有他的抱养档案。但好在工作人员在李保国的户籍档案中找到了一张发黄的迁移证。
迁移证上显示,他是在1957年8月从上海迁移到郑州,而后交由李家父母抚养。随后,两人翻出从小到大的照片比较,结果发现他们的神态体态一直都很相似。既然种种证据都指向他们就是亲兄弟,周勤豫也终于有勇气再去做一次血缘关系的鉴定了。
数天后,两人来到了郑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由李晓文主任亲自为他们做血缘鉴定。那么,这次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一般情况,只需一个星期就能揭晓答案,但是一个月都快过去了,周勤豫和李保国仍旧没有收到消息过来,两人也不由得担心起来。
其实,鉴定结果早就出来了。数据显示,两人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是同卵双生子。但是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少之又少,一向严谨的李主任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于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又接连做了两次检测,但结果还是一样。两人在得知他们是亲兄弟的确切答案后,顿时欣喜若狂。
此例在遗传学上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李晓文主任在经过二人的同意后,收集并记录了他们的DNA信息和生理特征。
失散多年后再聚首,实在令人惊叹!
遥想当年这对双胞胎兄弟被人抱走,他们的亲生父母是如何的痛不欲生啊。虽然亲生父母还未找到,但因为有了同胞兄弟的分担,相信他们以后的寻亲之路也不会那么孤苦了……
点个“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冥冥之中的天意,希望早日找到亲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