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电,工厂运转也得靠电,甚至国家的经济命脉说到底也是靠电撑着。
但一些发达国家却打着环保的旗号,用一套套看似冠冕堂皇的说辞,逼着发展中国家“少烧煤、多搞新能源”。
越南和印度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环保折腾得焦头烂额,却始终找不到解决办法,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西方国家的电力阳谋
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力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发电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水力、风力、核能和火力发电。
火力发电是最传统、最普及的方式,但它的代价是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于是美西方国家开始拿环保说事,要求各国逐步淘汰火力发电,转而发展诸如风能、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
发达国家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完成了工业化,污染都排够了,现在转型搞高端制造、科技产业,这本身没毛病。
可像越南、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刚起步,电力供应都靠烧煤撑着,突然让他们转型,哪能跟得上?
根据公开数据,越南的电力结构中,火力发电占比超过一半,印度更甚,火力发电几乎撑起了整个工业体系。
新能源技术别说普及了,连基础设施都没建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火力发电。
偏偏西方国家喊着“环保”的口号,逼着他们搞碳中和。
问题是,短时间内他们既搞不起新能源,又不能放弃现有的火力发电,结果就是左右为难,进退两难。
印度工业体系本就脆弱,电力短缺是常态,越南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基础设施的短板太明显,新能源的技术储备几乎为零。
在这种情况下,强推环保政策,等于变相让他们放弃工业化,回到农业国的老路上。
说白了,这就是西方国家希望看到的结果——自己搞高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只能当资源输出国、代工厂。
如果照着西方的要求去做,不仅工业生产受影响,经济也会垮掉。可以说,这种环保要求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个死结。
但是中国除外,虽然我们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却没被这套“阳谋”弄得焦头烂额,反而还能稳步推进工业化升级,你知道为什么吗?
中国的“破局之道”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什么没被“环保”这事困住?答案很简单:未雨绸缪,走自己的路。
中国早早就意识到,单靠传统火力发电走不远,必须发展新能源,于是一边搞技术研发,一边推进产业升级。
光伏发电、核能技术,中国都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急于求成,而是给自己留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定在本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这期间,中国有足够的时间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
而越南、印度不仅没技术储备,连缓冲时间都没有,结果自然是疲于应付。
除了新能源,中国还有一项“杀手锏”——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项技术能以更低的损耗、更快的速度输送电力,大大提高了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换句话说,中国不仅能发电,还能把电用好,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
反观越南和印度,别说特高压了,连基础的电网建设都不完善,电力传输的损耗率高得惊人。
可以说,中国在电力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是越南、印度短期内难以追赶的。
最后咱们再回头看看西方国家的“环保阳谋”,说是为了地球环境,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经济结构早已转型,现在搞环保对他们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于发展中国家却是釜底抽薪。
越南、印度的困境,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之所以能独善其身,靠的不是侥幸,而是长远规划和技术实力的积累。
这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了个醒:与其被西方的套路牵着走,不如踏踏实实走自己的路。
搞环保没错,但不能只讲道理不讲公平。
那些污染了几百年的发达国家,怎么能要求刚起步的国家一起分担责任?
越南和印度的“头疼”,不是因为环保本身,而是因为这套规则根本不公平。
可惜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没技术、没底气,只能被牵着鼻子走,而中国的破局之道,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长远规划。
这条路不好走,但却是唯一的出路,希望越南和印度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别再被西方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