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考两次落榜,绝望下准备去学弹棉花,大叔一句话改变我的命运
青青会讲故事
2024-12-10 12:00江西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娃儿,你要是真想学弹棉花,我认识个手艺人......"父亲的话还没说完,周大叔就推门进来了。
"学什么弹棉花!这娃子是读书的料!"
谁能想到,这句看似普通的话,却彻底改变了一个绝望少年的人生。
01
1981年7月,四川省川东地区一个偏僻的山村里,张仲文坐在自家的堂屋里,手中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录取通知书。准确地说,这不是录取通知书,而是一纸让他心如死灰的落榜通知。
"差19分......"他喃喃自语,眼神空洞地盯着那张纸。这已经是他第二次高考落榜了,去年差38分,今年差19分。分数在进步,但依然够不着大学的门槛。
"娃儿,"母亲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碗面放在他面前,"吃点东西吧,从早上到现在都没吃......"
张仲文摇摇头,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他今年已经19岁了,在这个三乡交界的丘陵村里,同龄人不是已经参加工作,就是在地里干活。只有他,还在追逐着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学梦。
"不就是没考上大学吗?"父亲坐在门槛上,一边卷着旱烟,一边说,"你看隔壁王家的娃儿,现在在公社农机站学开拖拉机,也是个手艺人......"
"我不要!"张仲文突然站起来,"我不要一辈子都待在这个地方!"说完,他冲出了家门。
山村的夜晚格外寂静,只有几声蛙鸣在田野间回荡。张仲文站在村口的小河边,看着漆黑的水面,内心充满了绝望。他知道,在这个年代,高考是他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现在,这扇门似乎永远地关上了。
第二天一早,父亲找到了他:"娃儿,你要是真想学弹棉花,我认识个手艺人......"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父亲的话:"学什么弹棉花!这娃子是读书的料!"
张仲文转过头,看见坪坝公社农机站的周大叔站在院子里。周大叔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实人,在公社里很有威望。
"周大叔......"张仲文有些惭愧地低下头。
"我听说你高考差了19分?"周大叔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知道我当年想上大学的时候,差多少分吗?"
张仲文摇摇头。
"差2分!"周大叔叹了口气,"那会儿正赶上困难时期,家里实在供不起我继续读书。现在想想,还是挺遗憾的。"他顿了顿,"所以啊,看到你这么有志气的娃娃,我不能看着你放弃。"
"可是......"张仲文欲言又止。
"我听说坪坝中学今年开始招收复读生,"周大叔说,"我认识那边的校长,要不要我帮你问问?"
这句话像一束光,突然照进了张仲文灰暗的心里。复读?他之前从未想过这个可能性。在他们这个偏僻的山村,很少有人会选择复读,大多数人高考失利后就直接去找工作了。
"可是,"父亲担忧地说,"坪坝中学离这里有9里路呢,来回就是18里......"
"走就走呗!"张仲文突然来了精神,"我不怕远!"
看到儿子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父亲沉默了。他知道,这也许是儿子最后的机会了。
02
就这样,在周大叔的帮助下,张仲文得到了去坪坝中学复读的机会。这是他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虽然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转折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还让他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人。
1981年的秋天特别漫长,张仲文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摸黑走九里山路去坪坝中学。等到晚上放学,再走九里山路回家,常常是月亮都升起来了。
"娃儿,要不要买辆自行车?"父亲心疼地说,"我看集市上二手的也就七八十块......"
"不用,"张仲文摇摇头,"那钱留着交学费。"他知道,为了让他复读,父母已经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学费。
每天十八里山路的跋涉确实不容易。有时遇到下雨,泥巴路滑得走不动,他就脱了鞋,光着脚走。书包要用塑料袋包着,生怕书本被雨水打湿。
最难熬的是寒冬。天还没亮就要出发,山间的冷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有一次,他在半路上被冻得实在走不动了,蹲在路边哆嗦了好一会儿。
"要不要搭个顺风车?"一个温柔的声音响起。他抬头一看,是骑着自行车的周文娟,周大叔的女儿。
"不...不用了,"张仲文结结巴巴地说,"我自己能走......"
"别逞强了,"周文娟笑着说,"我送你一段。"
就这样,张仲文坐在周文娟的自行车后座上,心跳快得像打鼓。他能闻到她头发上淡淡的茉莉花香,那是当时最普通的发油味道,却让他记了一辈子。
住宿问题是另一个大难题。起初,他和同学岳小松挤一张床,但学校发现后说违反规定,要他搬出去。无奈之下,他只好在附近的砖瓦窑里过夜。
砖瓦窑虽然能挡风遮雨,但晚上特别冷。张仲文就用报纸塞满衣服,再裹上从家里带来的褥子。有时半夜被冻醒,就站起来跑几圈。
老兽医王一顺知道后,主动邀请他去自己家搭伙。但好景不长,王一顺退休后要回老家,张仲文又面临无处可住的困境。
就在这时,周大叔得知了这件事。
"这娃子,有困难也不说!"周大叔训斥道,"我家就在学校附近,你就住我家吧,和我大儿子住一个房间。"
张仲文受宠若惊:"这...这太麻烦您了......"
"有什么麻烦的!"周大叔摆摆手,"你这么用功,我们也跟着高兴。"
就这样,张仲文搬进了周大叔家。周大叔的妻子对他特别好,知道他爱吃红薯,常常特意蒸些给他当夜宵。
周文娟也经常回家,每次见到他都会笑着打招呼。她那时在公社的邮电所工作,穿着蓝色的制服,在张仲文眼里,是那么的青春靓丽。
"文娟姐,"有一次他鼓起勇气问,"你说我能考上大学吗?"
周文娟认真地看着他:"当然能!你比任何人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