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7日,日本海军元老铃木贯太郎上台,接受裕仁天皇的任命,担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铃木贯太郎是日本主和派的代表人物,一直以来都反对战争。他的上台,说明日本高层已经接受了失败的结局,准备结束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月后,德国正式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史结束。全世界范围内,就只剩下日本在顽抗。很显然,日本败局已定,战争结束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结束战争的方式并不是投降,尤其是盟军提出的无条件投降。所以,日本军方还在努力的顽抗,希望通过战争手段来获取谈判桌上的筹码,让日本能够体面的结束战争。

当时日本最为担心的对手就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正是由于他们的强大攻势,才让自己败退得如此之快。为了能够达到有条件结束战争的目的,日军做出了和美军死磕的战略选择,希望通过给美军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得爱惜士兵生命的美国政府在谈判桌上让步,答应日本的投降条件。

在这样一个战略目标下,美军在太平洋战争收尾阶段,遭到了日军最为顽强的抵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争夺战中,日军主动放弃滩头,诱敌深入,和美军肉搏消耗。还采取了惨无人道的同归于尽的“神风攻击”。甚至于还鼓吹起了“一亿人玉碎”这样疯狂的举动。

当然,这种拼命式打法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美军的伤亡数字因此直线上升。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都让美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这使得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战争继续下去的代价,而最终得出的结果让他们难以接受。

当时美军认为,如果登陆日本本土,还将会有一百万美国士兵付出生命。这个数字并不夸张,如果不是登岛伤亡太大,美国也不会把刚出炉的原子弹全部用在日本身上,毕竟那可是杀手锏,藏得越深越好。

从太平洋战争后期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军已经占据了绝对的战场主动权,可以在装备、人数以及后勤等各方面对日军做到全面压制,可以说是胜券在握。但是,战斗过程并不轻松,困兽犹斗的日军显得尤其疯狂,完全就是拼命般的打法,不求胜负,只求给予美军更大的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靠大量杀伤来寄希望对方,不为己甚见好就收的策略。和豪猪对敌是一个道理,你老虎铁了心要吃我,我是没办法,但肯定也会被我扎成筛子,你自己掂量掂量是不是划算,最后退让的反而是老虎。

不妨给大家举个例子,前两年梅尔吉布森导演的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有这么一个桥段:美军登岛进攻日军时,需要通过一张绳网,爬上悬崖。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有点不符合实际,因为日军完全可以在悬崖边上阻击,不让美军爬上来。但是日军却对绳网无动于衷,放任美军爬上高地,然后再和他们战斗。仿佛是在进行贵族之间的公平决斗一般。

但事实上,这一段并不是编剧虚构,而是二战期间发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真实事件,当时美军就是通过绳索攻上了钢锯岭,而悬崖并没有日军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抱着一个杀伤力最大化的目的。因为当时日军已经很清楚,自己最终肯定是要战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