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社会画卷中,碰瓷现象就像一块难以去除的污渍,时不时地刺痛着大众的神经,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有一些碰瓷者几乎明目张胆,就算当着警方的面他们也敢碰瓷,甚至还有一些碰瓷者直接碰瓷警车的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河南法制报发布一则“老人碰瓷路过骑车的学生”的视频,视频中,男孩骑自行车从老人身旁经过,老人直接将男孩拉住,然后倒地,嘴里叽里呱啦说着,男孩扶着自行车,惊慌失措地大喊“有人碰瓷,有人碰瓷”。

根据视频的角度来看,这一幕就发生在监控底下,整个过程一清二楚,分明就是老人碰瓷男孩,为此河南法制报也用上了“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的标题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确实很老,甚至老到说话都模糊不清,坏也肯定是坏,但至于是老人变坏,还是坏人变老,这两者并没有差别,因为当老人做出碰瓷一个男孩的行为,就足以证明已经坏透了。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止步于对老人个体道德的批判。每一个社会现象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像一棵大树,我们看到的只是露出地面的枝干和树叶,而真正决定它生长态势的是地下的根。在碰瓷现象中,这个“根”很大程度上就是法治的威慑力不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规范社会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治安总体良好的情况下,大多数坏人不敢肆意妄为,正是因为法治的约束。可是碰瓷者却屡屡出现,甚至如这个事件中的老人在监控下都敢碰瓷,这说明他们并不惧怕现有的法治后果。

现实中,碰瓷者的违法成本低得可怜。很多时候,即使真相大白,碰瓷者往往也仅仅是道个歉就能了事,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潇洒转身离去,这种几乎没有成本的“犯罪”,就好比是一个敞开大门且无人看守的宝库,对于那些品行不端的人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还有“不是你撞的,你干嘛要扶”这种丧心病狂的碰瓷逻辑,更是让很多善良的人都不敢轻易伸出援手。

该是时候做出改变了,法治不能总是那么大度,如果把碰瓷定性为敲诈勒索,情况可能就会大不相同。按照相关法律,敲诈勒索有着明确的量刑标准和处罚措施。一旦碰瓷被如此定性,那些想要碰瓷的人,在行动之前肯定会思考“划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