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有这么一节话,

但是《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删掉了这么一段:

为着发展工业,需要大批资本。从什么地方来呢? 

不外两方面:主要地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积累资本,同时借助于外援。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中国经济的条件之下,外国投资是我们所欢迎的。对于中国人民与外国人民都有利的事业,是中国在得到一个巩固的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得到一个彻底的政治改革与土地改革之后,能够蓬蓬勃勃地发展大规模的轻重工业与近代化的农业。在这个基础上,外国投资的容纳量将是产常广大的。一个政治上倒退与经济上贫困的中国,则不但对于中国人民非常不利,对于外国人民也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原因,其实不复杂。

首先,当时正值激烈的路线斗争时期,关于“左”与“右”两条路线的争论从未停止。由于原文的基调倾向于鼓励外资,强调资本的重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右”的路线。为了避免在路线上引起更多争议,这段话最终被悄然移除。

其次,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需要凸显总设计师的伟大形象。如果这些发展思路早被毛主席提出并设计,可能会对后续路线的解读产生分歧。

这段论述其实早已对外国投资和资本做出了明确界定:我们持开放态度欢迎外国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时的路线要求革命并输出革命,旨在推翻旧世界。因此,对于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西方资本,我们持有一定的保留态度。但基本原则是明确的:毛主席支持经济发展,并愿意积极引入合法的外资。

这跟有些人动辄反对前三十年的某些论调完全不同——“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毛主席的实际想法却大不相同,甚至要比这些人超前了五十年——我们支持外国投资,欢迎外国人来华投资。

一切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将采取调节劳资间利害关系的政策。一方面,保护工人利益,根据情况之不同,而实行八小时到十小时的工作制以及适当的失业救济,社会保险,工会的权利等;另一万面,保证国家企业、私人企业与合作社企业在合理经营下的正当赢利。总之,使劳资双方共同为发展工业生产而努力。

这显然并不排斥私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

原来,我们多年来的认知,很多都是基于刻板印象。

同样被误解的还有《和平建国纲领草案》,这是我党在《论联合政府》之后提出的建国纲领。

这是1945年我们共产党提出并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文件。中央文献研究院网站上有这份纲领草案的公开免费阅读,任何人都可以查阅。这份草案清晰地展示了毛主席期望的政府形态。

我将这些内容分享到微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获得了2700多次点击和200多条评论。

我不明白这些网友为何如此惊讶,但我想,聪明的你一定能够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标记的内容涉及的是党内治理和民主生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以下是修改后的文案:

这些被特别标注的内容涉及了多个方面:禁止非公检法机关对公民实施管控、取消不必要的审查程序、党费管理的透明化,以及实行基层至高层的民主选举。

这些原则原本就是党的宗旨和期望所在,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这些原则存在误解。评论区里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言论,让我一度怀疑我的微博账号是否被别有用心的人关注,仿佛在集体行动。虽然具体情况不便在此公开,但看到这些,我感到非常痛心。因为毛主席的初衷正是如此,却不料被许多人曲解。这种误解不仅形成了固定的偏见,也导致了对我党前三十年工作的最大误解。

除此之外,我还看到小红书上面的年轻女性对毛主席理解的转变。

我原以为这个APP应该是最反对那前三十年的,今天看到一个贴文,发现也不尽然。像一些毛主席比较少的语录发到小红书上面,确实还是有一些年轻姑娘感动并且流泪的。

这显然和这个APP调性并不符合,她们上这个APP是希望高人一等,希望众星捧月,而毛则是提倡的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怜千万英雄血,换来今日旧乾坤。

一切刻板印象、信息茧房,竟成了无产阶级前辈留予后世的最后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