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遇见 · 主播:吉米
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
当你开始爱自己,这个世界就会来爱你。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之所以活得很累,并非生活刻薄,而是太容易被外界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这些话:
“你怎么什么都做不好,太让我失望了。”
“我都是为了你好,你还不领情,真自私啊。”
“我没这个意思,是你想太多了,你也太敏感了吧。”
“这个世界上只有我对你最好,离了我,你看还有谁在乎你?”
长期处在这种环境里的人,会不断地质疑和否定自己,将他人评价当作自己的唯一准则,慢慢失去自我,变得焦虑、紧张、自卑。
其实,很多时候,你并没有问题,这一切只是因为你遇上了消耗你的人,陷入了“煤气灯效应”,被他人操控了情绪。
01
凡是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都是错的
“煤气灯效应”这个概念,被大众熟知主要是因为电影《煤气灯下》。
为了得到妻子宝拉继承自姑妈的大笔遗产,丈夫安东谋划了一盘大棋。
他先是执意要求和妻子重回伦敦凶宅居住,然后以保护为名,要求宝拉待在家里,不要出门。
宝拉惊恐地发现,每到夜晚,家里的煤气灯就会忽明忽暗,房顶上还会发出奇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
她非常害怕,但在向丈夫确认时,却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煤气灯很正常啊,我也没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
肯定是你最近太累了,精神有些恍惚,出现了幻觉,多休息就好了。”
这样的对话重复数次后,本就因姑妈被离奇谋杀产生心理阴影的宝拉,状态濒临崩溃。
她开始怀疑自己精神上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陷入无尽的痛苦中。
好在最后她被侦探救了出来,得知了真相,原来这一切都是丈夫在背后搞鬼。
这种利用威胁、恐吓或其他行为,故意扭曲事实,让你认为凡事都是自己有问题的现象,就被称为“煤气灯效应”。
一般会通过以下几步达成目的:
1.以无条件的付出或是低谷时的援手,争取被操控者信任;
2.使被操控者处于孤立无援境地,包括切断他的人际关系,限制他的人身自由等;
3.通过言语或其他方式,激起被操控者情绪,再进行打压或批判,让他被反复无常的情绪影响。
人是很脆弱的生物,在这一连串的操作下,很容易就会情绪崩溃,将操控者视为唯一的救赎,再难离开,就这样被牢牢绑住,成为操控者手中的提线木偶。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陷入了煤气灯效应呢?
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一书中列出了20个报警信号,如果符合任意一项,都需要格外留意:
向上滑动查看
1、你反复质疑自己。
2、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3、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4、你总在向父母、男友和领导道歉。
5、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友、妻子、员工、朋友或女儿。
6、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7、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的公寓买家具,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他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
8、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找借口。
9、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信息,这样你就不用再对他们解释,或者在他们面前找借口。
10、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11、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撒谎。
12、你连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13、你在闲谈时也要三思。
14、在伴侣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15、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16、你开始通过丈夫的秘书和他对话,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他那些可能会让他不开心的事。
17、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18、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19、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火。
20、你感到绝望,郁郁寡欢。
若你发现你和其中的一项或是几项有对应,赶快行动起来,让自己脱离这种环境。
就像作家廖一梅说过的:“ 我坚信,人应该有力量,揪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从泥地里拔出来。”
无论何时,一定要记住,人生是自己的,不要让他人的负面评价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
要相信,凡是让你不舒服的关系,都是错的;凡是让你觉得痛苦的人,趁早远离。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当机立断,其后无患。
只有勇敢地挣脱那些消耗我们的人和事,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02
远离消耗你的圈子,靠近滋养你的圈子
曾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人经常感到压抑沮丧,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就去看心理医生。
在交谈中,心理医生发现了他变成这样的原因。
原来,他有个朋友最近失业了,家里争吵不断,就天天拉着他喝酒,各种抱怨,埋怨妻子不体谅,埋怨公司不做人……
在朋友铺天盖地的负面情绪灌输下,他的心情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让他远离那个总是抱怨的朋友,从身边找个每天都过得很开心的朋友,早、中、晚各自去探望一次。
这个人将信将疑的去做了,一段时间后,他惊讶地发现,自己情绪真的变好了。
他说:“人和人之间的情绪是会传染的,想要让自己快乐,就得和正能量、有趣的人在一起。”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就曾说过:
“面对周围那些容易带给别人负能量的人,如果你不是心理医生,不能有强大的心智去消化别人的负能量,那么默默远离和屏蔽,是最好的选择。”
人这一生,最痛苦的事就是,把大好光阴浪费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最幸运的事就是,及时止损,远离消耗你的圈子,靠近滋养你的圈子。
著名钢琴家肖邦的故事,同样验证了这个道理。
肖邦在很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钢琴演奏天赋,然而,身边的朋友却不看好他。
一些人泼他冷水,认为他只是运气好,难以长久;
一些人认为他技巧有余,但实力不足,音乐表现力不行;
还有些人甚至当面讽刺他,嘲笑他想成为钢琴大师的梦想不切实际。
肖邦的内心虽然很失落,但不想轻易放弃音乐梦。
于是,他果断离开这群总是打击他的朋友,背起行囊,周游各国寻找灵感和机遇。
终于在巴黎,他遇上了欣赏他才华的人。
当时已是钢琴大师的李斯特对肖邦的演奏惊叹不已,不仅盛赞他的天赋,还专门为他在巴黎剧院举办了一场演出。
肖邦在他的鼓励下重拾信心,通过这场演出一战成名。
史铁生说:
“那些喜欢你的人,就像一盏灯,总在你走不动要趴下的时候,给你温暖,引你走出黑暗。”
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牌友只会叫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干杯,靠谱的人,却会感染你变得积极,使你上进。
往后的日子,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你的生命里,学会舍弃与选择,前路才能更加顺畅美好。
03
后半生,做好自己,比取悦别人更重要
心理学家洛莉·戈特利布说:
“当我们脆弱时,就像是生鸡蛋。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富有弹性,就会像煮熟的鸡蛋。即使掉在地上,也不会完全破裂。”
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时,即使面对外界的狂风暴雨,也不会被打倒。
因为我们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取悦他人,而是做好自己。
当你能做到这3点,就不会再被他人影响,活得更加从容自在。
(一)坚定地认同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
艾莉诺·罗斯福说过:“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
不解释,是一种成熟。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懂你的人何必解释。
不较真,是一种境界。层次不同,多说无益,适当让步不是认怂,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
不纠缠,是一种洒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正是你曾经历的一切,塑造了现在的你。
人活一世,本就不可能被所有人认同。
有人喜欢你,就有人讨厌你;有人羡慕你,就有人嫉妒你;有人帮助你,就有人诋毁你。
所以,做好自己,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足矣。
(二)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不随波逐流
《不要控制我》中写道:
“如果我们总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就会相信他们的评价更加真实。”
千万不要被他人的言语影响,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去安排生活。
寻找爱好,喜欢阅读就去读书,喜欢画画就拿起画笔,探寻兴趣所在。
丰富圈子,认识更多的人,去旅游、去社交,拓宽人际交往边界。
当你生活的范围变大,见到更广阔的世界,认知提升了,就不会再轻易被他人左右,而是真正地活出自己。
(三)拥有犯错的勇气,不惧怕任何失败
《左传》有言:“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被他人“操控”,就是因为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了。
犯了一点儿小错误就拼命道歉,恨不得付出一切来弥补。
殊不知,没有人是完美的,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从头再来的勇气。
自己错了就道歉,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别人错了就指出,不要顾虑太多,内耗自己。
真正良好的关系,都会在这种友好交流的氛围中,共同成长,一起变好。
人生下半场,怎样才算最好的活法?
画家黄永玉先生说得极好:
“明确地爱,直接地厌恶,真诚地喜欢。站在太阳下,坦荡、大声、无愧地称赞自己。”
时刻记住,多和正能量、滋养你的人在一起,及时远离不停消耗你的人。
请相信,当你开始爱自己,这个世界就会来爱你。
点亮“在看”,往后的日子里,愿你能看清他人,做好自己,爱生活,爱世界。
作者:遇见,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
最好的赞赏,就是“在看”和分享,让生活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