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的战略决策,到底对不对,至今争议不断。为什么呢?因为从结果来看,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没有得到实现,而且,诸葛亮后来六出祁山,终究还是无功而返,从这些情况来看,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根本不现实,不难看出,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可能从一开始就是错的。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从战略以及从刘备当时的处境来看,很显然,《隆中对》不仅无比振奋人心,也是当时堪称完美的计划。之所以最后没有成功,其实不怪诸葛亮,要怪就怪刘备。那么,对于诸葛亮提出如此天衣无缝的计划,为什么最终功败垂成呢?要说担责的话,刘备得承担大部分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刘备假仁假义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仁慈,实际上刘备假仁假义。诸葛亮在提到取荆州的时候,如果当时接受刘表的嘱托,接管荆州,就不会发生后来借荆州的事情,这样就不会给东吴落下“借荆州不还”的口实。然而,刘备却认为刘表是他的宗亲,结果导致了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带着百姓渡江,曹操大军追杀刘备,刘备抛妻弃子,赵云为了救刘禅和甘夫人,如果不是曹操爱才,赵云也不可能在曹营七进七出,救回阿斗。直到刘备到达汉津,与关羽相会,再加上刘表的长子刘琦相会,到达夏口才虎口脱险。

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大部分城池,然后图取益州。张松、法正、庞统皆劝刘备袭击刘璋,刘备以初来到蜀地,人心尚未信服,不宜轻举妄动为由拒绝。在攻取益州时,庞统给刘备献上了上中下三策之计,刘备有上策不取,非要取中策,结果害死了谋略与诸葛亮平分秋色的“凤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刘备感情用事

刘备取得荆州后,准备取西川,对于守荆州的人员,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大概率会安排赵云守荆州。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赵云不如关羽,实则未必。刘备不让赵云守荆州,最重要的因素是他宁愿相信自己的结义兄弟,也不愿意相信在曹营中救下刘禅的赵云。在刘备看来,赵云之忠,是忠于汉室,关羽之忠,是忠于刘备。但结果却是,关羽虽然厉害,但是越令人忌惮的人,痛恨他的人也就越多,最终关羽被自己人出卖,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身死道消。关羽由于自负,又加上没有按照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策略,招致失败;如果是赵云,他会坚决贯彻“联吴抗曹”策略,即便荆州有失,但也未必会一败涂地。

关羽去世后,刘备不顾一切的要为关羽报仇,不顾诸葛亮的劝阻,非要御驾亲征东吴,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不许,自负自己没有诸葛亮的出谋划策,也能横扫东吴,结果夷陵之战大败而归,刘备此战不仅让他自己不得不“白帝托孤”,还搭上了他三弟张飞的性命。所以说,刘备这次的感情用事,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除了刘备要担负的责任外,还有一些意外,是诸葛亮未曾想到的,第一是庞统的过早夭折,这让刘备横跨荆益,少了一个杰出的智囊。假如庞统未死,让庞统和关羽守荆州,荆州自然不会失去,多年后诸葛亮再出秦川、攻魏都,庞统和关羽从荆州起兵,直奔许都,任凭曹丕父子有三头六臂,也只能开城出迎。第二个是人才凋敝,后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武力值大大下降,还有诸葛亮去世后,能够在智谋上媲美诸葛亮的接班人,却没有,这导致在智囊上无法胜过曹魏的司马懿。这导致蜀汉后来“文不能妙计安天下,武不能马上定乾坤”,这些都超出了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的意外。

如果说,从一开始,刘备对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完全依计行事,这样就不会需要在浪费那么多人力物力的情况下,才艰难地取下荆州和益州,也不会折损庞统和关羽、张飞等蜀汉重要人士,这为刘备兴汉室、安天下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只可惜,诸葛亮的《隆中对》虽然理论上很完美,但是刘备却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没有的孙权的“两面三刀”,最终只能偏安一隅,无缘一统天下。不仅诸葛亮扼腕叹息,所有忠于汉室的都扼腕叹息!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