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中华暗器技艺,在中国冷兵器历史上以来一直被隐藏在武学道路的阴影之中,对于民间武道家来说,修习暗器大者可以防身御敌,小者也可以强身健体、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火器的传入以及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民间暗器的使用和技艺传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民间武道家忍辱负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和环境下,将明清时期的暗器技艺得以部分保存下来,时至今日约有36种暗器。笔者辗转多处,搜集到有关中华古代暗器与技艺一些细节性资料,现将其整理为《三十六般暗器》系列,希望能为普及中华传统冷兵器历史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如有班门弄斧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暗器分类与飞镖简述

暗器,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暗处隐藏起来,可以出其不意投掷或者射击敌人的冷兵器。在古今中华武林门派之中,暗器的花样与种类可以说花样繁多。如果以暗器投掷与使用的方式来区分,那么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凭借手腕力气掷出的手掷暗器,如飞镖、飞刀、金钱镖、飞蝗石等皆属此类;  2.一手持绳,另一手持暗器的索击暗器,如飞爪、绳镖、血滴子等,这类暗器的射程通常有限,使用绳索方便回收暗器进行再利用;  3.使用机关弹射弹药的射远暗器,如弹弓、袖箭、吹针等;  4.手持筒状物品喷射火焰或者毒药的药喷暗器,如火焰喷筒,毒气喷筒等。

在三十六般暗器之中,留存于现世最多的暗器当属“镖”无疑了。按照形制来划分,镖可以划分为绳镖以及脱手镖(飞镖)两大类,两者均有制造容易、携带方便、使用方便并且杀伤力极强的优势,故而在明清时期,镖堪称暗器之中的无冕之王,当时的江湖人士多携带镖作为防身手段,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民间武道家对其津津乐道。

二、暗器先驱——绳镖构造起源考

绳镖的制式与使用方式

绳镖,即将钢质飞镖尾部穿以长绳制作而成,其制式往往以镖头进行区分,如三棱、五棱或者八棱,其制作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由练习者或者使用者的心意而定,尽管如此,绳镖的器型依然有一些固定的方式可寻。以最常见的三棱绳镖为例,绳镖镖身的长度大约都在5-7寸之间,其重量大约在9两(450克)左右,其尾端铸有一铁环,以软绳贯穿而过,软绳长约使用者身高的两倍,软绳的尾端有一长约4寸的竹管用于使用者的持握,绳镖的大致形状大抵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收纳时,绳镖的长绳通常被萦绕成环悬于腰间,以竹管与镖头相接为最佳。遇到紧急情况时,左手紧握绳子末端的镖头,右手攥住竹筒,以左手发力丢出镖头,绳镖即可应声而出先发制人。当然,绳镖并不是一件适合初学者入门所使用的暗器,如果力道掌握不好,猛然抽出的镖头很有可能反折而飞向使用者造成误伤,因此需要数年持之以恒的练习,方能掌握其精髓与要领。

绳镖历史起源考据与实用性分析

如果说绳镖到底起源于何时,在正史上自然无迹可寻,不过从器型上来考据,该暗器最早应该起源于早期的索击暗器——棉绳套索。这种套索暗器两端悬有金铁圆球维持绳索飞出的速度与力道,主要以绳索本身的柔韧度缠绕敌人的身体,使其最终失去反抗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盛唐时期,是中华冷兵器发展的一个繁荣盛世,这一时期的中华武术逐渐形成了特定的门派区分,而由“棉绳套索”演变为“绳镖”也恐怕出自于盛唐时期,并且它的出现一定早于宋代出现的脱手镖,并且两者之间发展并无太大的关系。

不过问题在于,绳镖与其说作为一种暗器,不如说作为一种护身的软兵器来说,射程着实有限,在明清之际,它的暗器实战地位便被脱手镖所挤兑,时至今日精通者已经寥寥无几,但在清末时期依然有江湖人士以此兵器为身家绝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记载,清末时期有一位董姓镖客,清末年间以走镖护镖为生,走南闯北数十年,从未丢失一次镖单,凭借的就是一手绳镖的绝技。可惜的是,后来镖局因故收摊,董镖师也因此流落街头,以绳镖绝技卖艺为生。

一日董镖师将一枚铜钱镶嵌在煤油灯的白瓷罩之外,对在场的众人声称:“我能在两丈之外,用绳镖将铜钱击落在地,并且不让白瓷罩受到一点损伤。”话音未落,董镖师站定两丈之外,手起镖落,铜钱应声落地,而煤油灯依然纹丝不动,而董镖师的这一手绳镖技术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有人看完这段故事之后觉得绳镖似乎是一种表演所使用的暗器,真正遇到敌人时所发挥的作用又有几何呢?事实上,绳镖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它所产生的威力是十分惊人的。前文我们得知镖头的重量在9两左右,如果使用“抽提”之力猛然释放,镖头的威力能够入木半截,可想而知这种沉重的镖头即使没能使用锋刃杀伤敌人,即使被镖头碰到也会造成极大的力。

另外一点,绳镖的使用方式十分灵活,在面对不同的敌人时能游刃有余进行应对。在远距离范围之内,绳镖可以和长鞭一样进行拍、甩等动作,而即使面对近身敌人,绳镖也可以选择不将绳索放出,而依靠绳索与镖头组成类似于“双节棍”的构造,从而对近身敌人进行快速打击,因此绳镖的在冷兵器时代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因为上手难度等原因,后来居上脱手镖才逐渐取代了绳镖,成为了镖的主要展现形式。

三、后来居上——脱手镖构造起源考

脱手镖的制式与构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脱手镖,通称飞镖,顾名思义即为脱手之后无绳索限制,飞之极远的暗器,它的构造方式与绳镖略有不同:从形态来讲,脱手镖的重量普遍要比绳镖镖头要轻,大约在6两左右,以方便使用者投掷;而从制式划分来说,飞镖也分为“带衣镖”与“无衣镖”两类,所谓“带衣镖”即镖尾带有各色绸缎的镖衣,如同箭矢上的尾羽一样,起到平衡镖身的左右,并且鲜艳的镖衣也方便使用者进行名誉标识或者回收;而“无衣镖”则是不带有镖衣的飞镖,其制式有柳叶形、梅花形等等,如果武德低下者甚至可以在飞镖上淬毒,这也是暗器长久以来难登大雅之堂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常来讲,飞镖的制造以“槽”为单位,每9枚或者12枚为一槽,每槽之中定有一支镖的造型与众不同,该镖的重量和长度比普通镖要长而沉,江湖人称之为“绝手镖”,非紧急情况不会使用。作为相对容易练习和入门的暗器之一,飞镖长期以来在中国江湖之中广泛流传,由于其造价低廉、射程优秀而受到民间武道家的喜爱。

脱手镖历史起源考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起源来看,飞镖与绳镖之间并无太大关系,两者之间往往独立发展,自成一派。北宋初年,江南地区有一武道家名为余全,手眼机敏、机灵活泼,偶然间遇到西域高僧性圆指点镖法,此乃脱手镖创立之始。有宋以来,飞镖使用日趋广泛,及至清代,飞镖的使用在北方武学门派逐渐成为一种风尚,即使在火器盛行之后,飞镖的使用频率也依然不落下风,可见飞镖的威力与功能性依然不亚于火器。

清代末期,北京通州乃中华武术极盛之地,镖术大师雏永宽偶游此地,当地武人便怂恿通州武学名流与雏永宽比试飞镖,通州武人尽皆失利,眼看就要丢面子。这时通州镖术高手郭泰自认镖术精妙,于是挺身而出想要为通州镖术争回一点荣耀。双方交战二十多回合,郭泰都无法占据上分,于是趁空隙甩出三镖,却都被雏永宽稳稳截住,郭泰瞬间汗如雨下,于是跪地向其谢罪,并且请教镖法之精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雏永宽嗤笑道:“吾听说通州乃武学圣地,路过通州的镖师,都不敢喊自己家的镖号,如今看来你们通州的镖术也不过尔尔!今天既然你们诚心诚意地请教于我,那我就表演给你们看。”

于是雏永宽让郭泰挑选百步之外的榆钱叶三串,并标以记号,雏随后三发飞镖掷出,三串榆钱应声而落,验以印记,果然分毫不差。后雏永宽应聘京城镖师,路过通州时高呼自家镖号,可见镖技精通不在地区而在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