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嵊州市按照“富乐嵊州”发展战略,通过礼堂硬件设施迭代、特色礼堂创建、人员培育选聘、资源整合提升,结合文明实践活动等方式,完善文化礼堂承载能力,拓展文化礼堂供给,创新文化礼堂运营模式,提升礼堂管理能力,打造出极具嵊州特色的文化、文明“两文融合”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更有效地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特色礼堂打造“一堂一品”
从嵊州市区出发一路向西,车子沿着宽阔的柏油路,一直驶进石璜镇雅璜村。20世纪90年代,“民情日记”便发源于此,搭建起一条下情上达的有效通道。
作为一个红色村,浓厚的红色文化是它的标签。于是,村里将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与嵊州民情日记实践中心联合打造成了一条优质的学习线路。
和雅璜村一样,嵊州创建了一批富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特色文化礼堂。今年,嵊州市印发《关于高水平推进嵊州市农村文化礼堂工作的实施意见》,整合两大基层文化阵地的资源、人员、资金等,以文化礼堂为平台,注重“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展现乡土文化魅力,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书法村”“民乐村”“越剧村”,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了“文化地标”。
在今年举行的“新时代·中国年”首届全国新年画大展系列活动中,浙江首站走进了中国黄土画派代表画家刘文西的家乡——长乐镇水竹村。本次画展依托水竹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开展各类活动,来自全国10多所各类院校的师生,以及十余位年画传承人,创作了一批优秀民间美术作品送给当地村民。
建好农村文化礼堂,嵊州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嵊州建有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25家,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60家。其中甘霖镇黄箭坂村、三界镇北街村、黄泽镇家园村等8家文化礼堂获评2024年省级特色文化礼堂……
越剧特派员演绎“一文一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暖人心,中国式现代化方向明……”近日,嵊州市下王镇小溪村文化礼堂里清音悠扬,在越剧文化特派员何春芹的指导下,一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越剧学唱活动正在这里开展。
“越剧文化特派员”是嵊州市在省级“文化特派员”基础上创新打造的一支队伍,首批126名特派员从基层优秀的越剧戏迷、从业人员和有一定文艺特长的群体中选派产生。他们深入村(社)开展越剧表演、越剧教唱等活动,这种形式不仅让越剧这一传统艺术得以传承,还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了解越剧艺术。
为了提升越剧特派员的专业素养,今年11月,嵊州市专门举办了一场“越剧文化特派员”培训班。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培训和越剧演唱技能提升。专业教师从越剧的咬字发声、唱腔特点、表演技巧等方面为学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讲解指导。
也就在不久前,第二届“越嵊州 越有戏”乡村越剧联赛热闹开场,民间戏迷们踊跃参与,还有八方游客共享文化盛事,让嵊州再次因越剧“出圈”,“越嵊州 越有戏——村越进礼堂”获评2024年浙江省文化礼堂创新品牌,为绍兴唯一。而在此期间,为了全力助推村越赛事,嵊州专门在文化礼堂开设了“越剧教唱”培训班,越剧文化特派员便成为了参赛选手的专业越剧老师。
“通过越剧文化特派员把文化注入乡村,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几个村(社)’的方式把文化送到农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助力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响‘越嵊州 越有戏’品牌。”嵊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双堂融合服务“一老一小”
“每周二上太极拳课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为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近日,在嵊州市甘霖镇黄箭坂村“文化礼堂·老年学堂”内,太极拳班学员厉亚飞说。
今年,嵊州市整合老年教育资源,打通文化礼堂、文明实践站、老年学堂等阵地,制定出台《嵊州市“文化礼堂·老年学堂”试点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与交流研讨机制,每月跟进“双堂融合”推进落实情况,已建成“双堂融合”文化教学点位80个,嵊州成功入选全省“文化礼堂·老年学堂”试点。
除此以外,嵊州还与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合作共建老年教育教研基地,加强校地互动交流,通过课题合作、实地调研等方式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新途径。此外,进一步推动老年教育“校内课堂+校外基地”相互融合,到目前已创建王羲之家训综合馆、马寅初故居、嵊州市党史陈列馆等老年教育研学基地8个。
文化礼堂不仅让老年人实现了老有所学,少年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将继续推进各类阵地提档升级,促进‘两文’融合,创新评价体系,进一步打响‘浙江有礼·文明嵊行’品牌。”嵊州市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