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粟裕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74岁。
临终前他曾和妻子楚青交代,自己的后事要尽量低调,骨灰不要放北京,而是要和之前的战友放一起。
就这样在1984年2月11日发表讣告后,没有举行盛大的葬礼,而是进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
之后,楚青带着粟裕的骨灰,沿着粟裕生前曾经征战过的路线,一路将粟裕的骨灰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但当楚青来到最后一站的时候,一位领导却私下指示:不要对粟裕的遗孀过于热情。
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在将军生前征战的最后一片土地上,为何对将军的遗孀竟是如此态度?
粟裕的的骨灰都埋在了哪里
1984年4月,楚青整理好心情后,带着粟裕的骨灰,开始完成他的遗愿。
东台三仓烈士陵园
1941年的冬天,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日伪军对我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
在这个危急关头,粟裕将军挺身而出,担任起保卫根据地的重任。
他率领部队,以三仓为根据地,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了敌人的进攻。
不仅保卫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安全,更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太平县(今黄山区)谭家桥
大概在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洲和粟裕指挥,因为红军在战役中的通信和指挥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队之间的配合不畅。
而国民党军队由蒋介石亲自率领,在激烈的战斗中,红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最终战役以红军的失败告终。
这次战役一直是粟裕将军心中的一大憾事,1978年,他还重新来过这里惦念自己的战友。
开封市无名烈士公墓
1948年粟裕亲赴前线指挥开封战役,战役发起前,粟裕将军亲自前往前线,实地考察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和地形地貌。
之后在其指挥下,华东野战军先是在河南东部地区展开一系列攻势,吸引国民党军注意力。
随后,粟裕将军指挥部队迅速转移战场,将敌人分割成若干部分,逐一予以消灭。
此战不仅使我军在豫东地区站稳了脚跟,还为后续战役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粟裕将军又指挥部队展开豫东战役的第二阶段,战争结束后,我军共歼敌9万余人,彻底打破了国民党军在豫东地区的防线。
战后,粟裕将军曾表示,这一战是他经历过的最艰苦的战役之一。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
粟裕将军与新四军的关系,不仅仅是军事指挥与部队的关系,更是革命者与革命事业的关系。
他的军事才能、战略眼光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都深深地烙印在新四军的战斗历程中。
平阳县的桂花林
1935年,粟裕将军曾率领红军在浙南的深山密林中,依靠着平阳人民的支持,与敌人展开了艰苦的游击战。
期间平阳的人民不仅及时提供了情报,还送来了粮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着红军战士。
在浙南的三年游击战中,粟裕将军与平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粟裕将军曾说:“浙南平阳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走过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
武夷山列宁公园
武夷山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粟裕作为先遣队的领导人之一,曾在武夷山地区进行抗日宣传和军事行动。
之后1935年1月12日的怀玉山战斗失利后,挺进师曾在武夷山地区进行过整训和军事活动,为后续的战役做准备。
楚青一路从江西到福建,前后走了8个省,行程数千里,所到之处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
但当楚青最后一站来到南京时,却发生了一些波折。
南京军区与粟裕将军的不解之缘
1949年4月,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攻占南京,这是其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此后,粟裕的许多战友和部下随着华东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整编,不少人在南京军区和其他军事机构中继续担任要职。
在楚青带着粟裕骨灰到达南京时,南京军区许多高级干部主动迎接,这体现了军队内部对于粟裕将军的尊敬和对楚青的关心。
然而,南京军区的向司令员可能出于对军队纪律和内部管理的考虑。
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希望大家避免在公众场合过度展示对粟裕将军的个人情感和对楚青“过于热情”,以免影响军队的形象和正常工作秩序。
向司令员是开国少将,和粟裕将军不管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都没有太深的交集。
这个要求一出,部分干部心里有了顾虑,后面几天基本“消失”了,楚青对这种变化看在眼里,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不过向司令员和粟裕虽没有交情,但他也十分敬佩粟裕将军的为人,之所以提出这个不近人情的要求,其实有更深一层的考量。
1958年,粟裕将军曾遭受过一些不公正的批判,主要内容涉及他在军事指挥和个人行事上的风格。
尽管之后粟裕将军受到毛主席的信任,军委通过了他的检讨,然而,即使检讨过关,还是被解除了总参谋长一职。
向司令员认为,如果他们军区此时对粟裕的遗孀太热情,将他的后事办的十分隆重。
可能就做实了粟裕将军的某些错误,这也就是说向司令员的出发点是不错的。
但也有人并没有“人走茶凉”,楚青在南京期间,以王必成为首的一批干部经常陪伴在她的身边,提供各种帮助。
王必成和粟裕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成立。
陈毅担任总指挥,粟裕担任副总指挥,而王必成则担任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的司令员。
从那时起,王必成就成了粟裕的下属,两人在战场上共同作战,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在粟裕将军去世后,王必成等原华东第三野战军的高级将领全员出动。
没怎么理会上级之前的要求为老首长送行,这充分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向司令员也理解这些干部的心情,所以在事后,并未真正追究这些干部的行为。
1994年在粟裕将军一些老同志和战友的支持下,其名誉得到了完全恢复,他的军事贡献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得到了应有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