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范进,理解范进,成为范进,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底色。
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今年国考招录3.97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60人。数据上,这已经是连续七年“扩招”。其中,高校应届生今年拟招录2.67万,约占总招录人数的67%,应届录取数据也高于去年。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国考报名人数高达341.6万人,平均竞争报录比达86:1。
对比到去年,这个数据是73:1,再往前,这个比值更低,2020、2021年这两年的竞争稍微小一些,但也有60:1左右的竞争。
诸位再看下图,2019年是考公改革年,那一年报录比很高,但即便是改革后的2020年至今,竞争力也是在一路攀升。
十年前,普通城市的省考岗位,名校学生稍微复习一下,就能上岸。
十年后的今天,公考热门到一个街道公务员都得有北大博士学历,定向选调生岗位更是被无数名校学生争抢。
而十年前的那批清北硕博定向选调生,很多都在上班五年之内解决了副处级,毕竟当时也没几个清北硕博去当公务员。
十年后,各大培训机构从笔试到面试一条龙服务,上岸价格是8.8万。
当我们在问为什么世界会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如看看经济、看看形式。
十年前,世界经济是一片蓝海,大家应该也都感同身受,十年前随便做点什么,哪怕你开个小卖部,一年赚它个十几万没问题。但现在互联网发展太快,传统商业被打压,很多人热衷于网上购物,实体店生意艰难。
随着实体经济的倒台,很多人都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十年前的大学生还很值钱,哪怕你大学四年啥都没学,只要你是个大学生就行。没经验也没关系,有人带。没技术没关系,有人教,主要看重的就是个身份。
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今年有近1300多万的高考生,高考人数继续增加,比去年多了51万。
很多人这两年抱怨就业环境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另一方面则是每年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在这个癫狂的世界里,每到12月,大家都在憧憬着未来一年,但老实说,一年更比一年难。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跑去考编了,因为无论环境怎么变化,编制是最稳定的。
考编的人那么多,自然就有了一门生意,生意嘛不就是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
今年以来,很多大学开设了公务员微专业。
截至目前,已有31所高校开设与公务员能力培养相关的微专业。其中,2024年就有20所高校新开设了这一微专业。
前几年,当A4纸递给校外机构的时候,无论是新东方还是中公,股价都接连腰斩。中概股里面相关的教育公司更是跌到无底洞。
然而这两年,在考公培训市场里,这些企业又杀回来了,他们攻城略地、扭亏为盈。
就在这时,高校也嗅到了商机,他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
高校为了迎合学生需求,走快速通道,开起了公务员微专业,有的大学,更是先人一步,黑龙江大学早在2020年就打响了第一枪,设立“公务员知识与技能”微专业。
数据来源:高校官网
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行列,其中不乏211院校,比如去年西南大学就曾因开设“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被网友调侃:
走考公培训机构的路,让机构无路可走。
毕竟,市面上动辄就是大几万的培训价格,在高校这种平替文学里,公务员微专业的学校学校学费大多都低于2000元。
数据显示,山东大学、西南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纷纷开设了公务员微专业。这些专业主要针对的是大二以上学生,学校也设置了学分制给学生选修。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微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了行政管理基础、申论、公文写作、公务员面试等必修课程,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公务员考试和职业生涯打个地基。
问题是,这些真的就是学生们所需求的吗?
答案:是的。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近五届的求职毕业生中,期望进入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比一直在不断上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统计;整理:米宅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也就是口罩前,希望就职于国家机关的毕业生只占5.6%,吸引力还不如民营企业。但到了2024年,这个比值就来到了14.7%,成为了毕业生心目中仅次于国有企业的第二热门选择。
考公、考研、进入国央企,已经是这代毕业生必须要走的路。
从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考公高。
之前有一项针对大学生的毕业调查,调查显示25%的大学生选择报考公务员是因为觉得工作轻松福利好,其次是能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这也能理解,毕竟考上了公务员,吃着公粮,工资社保公积金又高。而与之对应的是“007”、优化,从这些条件来看至少好过体制外。
再说工资,长三角一代,拿浙江苏南一代来讲,公务员工资一年小20,一家两口如果都是公务员,那在小城市生活相当滋润。
社会地位上,公务员早已是天花板,婚恋市场上,虽然编制不通过结婚证传播,但相亲角一句“体制内”就能获得优先择偶权。
这句话就相当于什么呢?有车有房、年薪百万。
福利待遇好,叠加社会就业形势不行,自然大军都涌向体制内。但不是每个参与考公的人,都能上岸,有的考了一年又一年,但始终没有结果。
信达证券数据显示,去年国考的最终录取率仅为1.5%,录取率相当低。华图也做过一个统计,考生如果没有参加专项辅导,复习12个月以上,国考的通过率只有1.41%。
千军万马,即便最终沦为炮灰,孔乙己们也只能走到考公这场豪赌。
但问题是,这样的考公效率,会造成严重的资源耗费,最终的结果就是社会经济长期低迷。
当一个人毕业后三年还没工作,依然选择继续复习考公试题的时候,这个社会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到底是这代年轻人有着远大的理想呢,还是社会自身存在资源分配问题。
很多人说,这样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若干年,至于考公最终要热多久,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1、经济稳定进入复苏繁荣期,其他行业薪酬稳定上升且超过公务员薪酬。
只要体制外薪酬够高,环境够好,公务员职业就会越没吸引力,比如上世纪80年代体制内的人下海经商。
2、中央及地方财政是否能继续增加,分配给公务员薪酬的蛋糕是否能继续增加。
如果能,那么公务员职业将长期具备吸引力。
当然,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如果你适合体制,就努力考公或进入国央企,但尝试了几次还是没结果,放弃另寻它路也不失一种选择。
不管哪一种,重点是在寒冷的冬季,你都要记得给自己“添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