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前杨干才买棺木:不祥之兆终成真
一切皆可能
2024-12-10 06:28山西
解放战争时期,川军将领为蒋氏殉葬之人寥寥无几,即便是嫡系将领,大多也都在功德林里。除了唐式遵之外,就数第 20 军军长杨干才了。
许多资料都错误地认为杨干才是杨森的侄子,实际上,他是杨汉域的侄子,也就是杨森的侄孙。杨干才是杨森在泸州讲武堂首期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而杨汉域毕业于云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声名远扬,从中走出的名将数不胜数,其毕业生在军中各处任职;泸州讲武堂则主要是为第 20 军培育人才,这就导致其毕业生在晋升方面受到限制。这种出身的差别使得杨干才的晋升速度比杨汉域要慢。
在抗战之前,他们二人的资历差距就很明显。1925 年时,杨汉域担任四川军务督办公署混成旅旅长,而杨干才仅仅是营长;到了 1932 年,杨汉域已成为第 20 军第 3 混成旅旅长,杨干才才是团长,直至 1935 年才担任 1 混成旅副旅长兼第 3 团团长;1936 年,杨汉域出任第 20 军 133 师师长,杨干才则是 134 师 402 旅旅长。由此可见,有时候职务上的差距并非源于能力,而是由出身所造成的。
抗战爆发后,第 20 军原本并非是率先接到赴淞沪作战命令的川军部队,郭汝栋的新 20 军才是。只是新 20 军仅有一个第 26 师,其师长刘若卿虽是战术不凡,却行事拖沓,有意放慢了部队的行进速度,这才使得杨森的第 20 军成为了首支奔赴淞沪战场的川军。杨干才所率旅中的向文彬团在蕴藻浜一带与日军苦战多日,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向文彬也因此在一个小时内从中校团长接连晋升两级,成为少将团长。其战功赫赫,然而由于第 20 军没有多余的旅长职位可供安排,并且他也难以调到其他部队任职,所以最终未能再进一步获得晋升。在武汉会战期间,杨干才晋升为 134 师师长。
杨干才:南林桥之战成名的川军悍将
武汉会战后,杨森的第 27 集团军移驻平江,此地乃是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的第 9 战区极为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日军驻扎在通山的部队感受到了威胁,于是主动前来挑衅,然而却被第 20 军狠狠地教训了一顿,第 20 军成功歼灭敌军一百多人并且收复了通山县城。杨森对此并不满足,他发现通山以东有一个名为南林桥的地方,这里是两条公路的交汇点,地理位置极为关键。于是,杨森派遣两个团向南林桥发动进攻,经过五天的激烈战斗,顺利将南林桥攻占。鉴于该地战略意义重大,杨森便安排杨干才的 134 师在此驻守。
杨干才带兵有着独特的风格,对于部下,他秉持有功必赏的原则,而对于有过之人,他并不处罚,而是采用列队相迎的方式,瞪起双眼紧紧盯着犯错之人,让其自我反省。杨干才这个人不仅在文才方面能够吟诗作对,在武艺方面也能够冲锋陷阵,不过他也有一些特殊的嗜好。或许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其双眼凸出,每当部下打了败仗,他列队凝视对方的时候,那两只眼睛就如同麻将中的“二筒”一般,因此,他便得到了一个“杨二筒”的绰号。凡是被他这“二筒”眼瞪过的人,都会感到无比羞愧,纷纷连连表态,下一场战斗一定要全力以赴。
日军在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反击但均未取得成效之后,驻扎在咸宁的日军一个联队倾巢而出,气势汹汹地向南林桥杀来。杨干才仅凭借一个师的兵力却毫不畏惧强大的日军,在十二天内连续击退了日军的七次进攻,将日军打得毫无脾气。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激战,部队伤亡惨重,杨森见状便下令让杨干才撤出战斗,等待部队补充休整。可杨干才仅仅休息了一天,便又率领部队展开反击,成功拔除了刚刚进驻南林桥的日军外线据点,将日军的一个联队围困在了南林桥。日军见主力被围,急忙从其他地方调兵前来增援。杨干才早有准备,他在附近村庄的几间大房子里巧妙地布置了地雷,就等着日军上钩。日军缺乏经验,看到那些宽敞的大房子,满心欢喜,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那些辎重部队更是迫不及待地冲进去,结果一进去就被地雷炸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在这个地方连续遭受如此重大的损失,日军意识到这样下去根本无法继续战斗,只能灰溜溜地撤出了南林桥。经此一役,杨干才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