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110岁的黄慕兰在杭州离世。
黄慕兰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更是传奇的一生,周恩来总理曾评价她是"党的百科全书"。
2004年开始出版的《黄慕兰自传》将黄慕兰传奇的一生展现给了大众,尽管这部传记作品受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但是她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看黄慕兰的照片,我们可以知道,她容貌漂亮,眼睛里充满了智慧,她便是电影《风声》中顾晓梦的原型人物。
黄慕兰,1907年出生于湖南浏阳,父亲黄颖初和谭嗣同、唐才常并称为"浏阳三杰",他思想开明,虽然出生在封建社会,但是黄颖初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30岁喜得爱女的他,不愿意女儿成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的女性,他希望女儿能够做自己。黄慕兰也因为父爱母慈而度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1919年,12岁的黄慕兰便离开家,去长沙求学,就读于周南女校。很快五四运动爆发,黄慕兰积极参加了爱国运动,不幸被逼退学,回到家中自修经史。
在周南女校虽然只有半年的时间,但是在这里受到的启蒙教育,对于日后黄慕兰走上革命,埋下了种子。
然而,黄慕兰自学生涯也并没有多久,便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了长沙,这段包办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她不能忍受腐朽落后的丈夫,逃离了那个封建家庭,在父母的支持下,黄慕兰走向革命的道路。
30年代初,学生形象的黄慕兰
这时正好赶上北伐大革命的到来,因为父亲喜欢秋瑾烈士,秋瑾也是因为反对封建婚姻从而走上革命的道路,黄慕兰也以这样的老革命家为荣,就这样在父母的支持下,黄慕兰开始参加革命。
1926年,19岁的黄慕兰参加了汉口英美公司女工大罢工,此时,她剪掉头发,将名字改为"慕兰"。
1926年,黄慕兰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武汉特别市党部妇女部担任秘书,在这里,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感到自己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不但能执笔写文章,还能不用讲稿就在群众大会上讲话,还能上台演戏,好像一下子聪明能干起来,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1926年11月,黄慕兰正式入党,鉴于她的优秀表现,国共两党汉口临时中央决定送她去苏联留学,黄慕兰欣然受命。正在她准备去苏联的时候,突然收到命令"因工作需要,说服黄慕兰放弃赴苏联学习,转回武汉",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一起来说服黄慕兰,但是黄慕兰舍不得放弃这个学习的机会。
"如果让我出去学习一年多时间,我一定会回来,那时我的理论水平有了提高,斗争经验也更加充实,不是对工作更有利吗?"
瞿秋白夫妇觉得也有道理,于是电报向董必武说明,但是考虑工作需要,黄慕兰还是接受了组织的安排,放弃了去苏联的机会。
《黄慕兰自传》中写道:我一生中多次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调动工作,这个优点,应该说是1926年冬在武汉时就已经形成。
可能上帝关上了一扇门便会打开一扇窗,黄慕兰放弃了出国学习的机会,但是却迎来了甜蜜的爱情,1927年三八妇女节这天,她和宛希俨在武汉结婚。他们的婚礼没有任何仪式,是由董必武在一次会议上公开宣布,同时在报纸上登了"宛希俨、黄慕兰启事:我俩因为志同道合结为革命伴侣,特此敬告诸亲友"。
黄慕兰和宛希俨的结合,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一场彻底告别,他们的人生也迎来了新的开始。
黄慕兰和宛希俨结婚以后,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只是形势不断变化,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宁汉分裂、南昌起义接踵而来,他们夫妇也奉命转入地下工作,他们用米汤在《圣经》中写机密文件,去各种隐秘的地方对暗号,防止引起军警的怀疑,不断伪装自己。
30年代,黄慕兰职业妇女的身份
1928年1月,丈夫宛希俨奉命调到赣西南地区任特委书记,领导当地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此时黄慕兰刚生完孩子第三天,不能随夫走,依依惜别之时,宛希俨嘱托妻子:
"如果工作开展顺利,就来接你和孩子。如果万一遭遇不测,就通过你的父母转告我的父母,把孩子接回黄梅老家去抚养,长大了好继续革命。我们是革命的伴侣,党叫做啥就做啥。"
虽然有万千不舍,黄慕兰还是含泪告别丈夫,希望丈夫的工作可以顺利进展,希望他们一家三口尽快团聚。
可是,黄慕兰等来的不是丈夫接她团聚的消息,等来的却是噩耗,1928年5月,宛希俨在率领攻打万安县城的时候不幸牺牲。
宛希俨宛希俨
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知道丈夫牺牲的消息也只能默默忍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黄慕兰默默流泪。
1928年年底,黄慕兰接到中央调令,离开南昌到上海工作,自己也只能离开年幼的儿子,遵从丈夫的遗嘱,将孩子送到了黄梅老家。直到革命胜利后,母子二人才再次相见。
失去了丈夫,离开了儿子,黄慕兰只身来到了上海,进入了中央书记处任职。
在这里,她遇到了在武汉时就认识的贺昌,随着理解的加深,加上贺昌对黄慕兰无微不至的关怀,有一天贺昌向她求婚"黄慕兰同志,我是否可以和希俨同志一样,成为你的革命伴侣呢?"
在征求党组织意见并得到党组织同意以后,黄慕兰和贺昌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和贺昌结婚后不久,她便离开中央书记处,到了基层参加工人运动。
1929年6月,她化名刘阿秀,参加工人罢工,被关押100余天。出狱后,跟随丈夫去往香港开展工作。12月她乔装成贵妇,乘坐邮轮将共产国际的经费交给党中央。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自己前往苏区斗争,眼前的一幕像极了和宛希俨的分别,他们一分别,此生从未再见,而这次依旧如此,为了革命,贺昌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了别处。
贺昌
黄慕兰也知道,丈夫这次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次见面,也很有可能像宛希俨一样牺牲,因为舍不得丈夫离开,她整整哭了三天,贺昌也无法劝导妻子,只能请自己的好友吴德峰夫妇劝说黄慕兰,并以营救关向应为由,劝黄慕兰留在上海。
黄慕兰也意识到,自己不能为了儿女情长忘记更加重要的事情。
1931年,因为左倾错误的影响,上海地下党组织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很多地下党员被捕,黄慕兰的首要人物便是营救被捕的共产党员。
5月份,她便去了地下党一个单线联络点,那是一个白俄公寓,为了掩护黄慕兰,组织每个月要交80元的住宿和生活费,一旦有紧急情况便可以迅速转移。
而黄慕兰最重要的任务便是营救关向应。党组织安排她去找一名叫陈志皋的律师,陈志皋也算进步人士,刚当律师的时候曾经为法商电车公司的工人辩护,更是"世界与中国社"年龄最小的成员。
考虑到这一点,党组织才放心地让黄慕兰找到这位律师。
她打扮成上层妇女的模样,称要救的人是自己的姑表兄,因为陈家是名门世家,加上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很欣赏黄慕兰。在陈家父子的帮助下,关向应也很快被救出来,陈志皋也开始对黄慕兰展开追求。
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的时候,遇见了法租界的翻译曹炳生,他谈论起了一个被逮捕的共产党员,是湖北人 60岁左右,酒糟鼻子,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块才抓到的。
黄慕兰一边喝咖啡,一遍琢磨这个人是谁,他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他要是叛变就不得了了。
向忠发
她赶紧向潘汉年报告了情况,根据曹炳生的口气,向忠发很可能已经叛变,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
潘汉年赶紧通知康生,康生报告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同志们转移。
果不其然,那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打开了周恩来等人的住所。若不是黄慕兰此次反应迅速,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很有可能会受到巨大冲击。
周恩来也对黄慕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嘱咐她,一定要紧抓陈志皋,他对于组织有很大的作用。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周恩来脱党谣言,黄慕兰首先站出来反击谣言,请陈志皋出面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
黄慕兰也结交了很多上层人士,这对于自己的潜伏工作和各方面的营救活动都有很大的帮助。1933年,陈志皋向黄慕兰求婚。但是那时,黄慕兰一直忘不了自己的丈夫贺昌,虽然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但是二人仍旧是夫妻关系,一个有夫之妇怎么可能接受黄志皋呢?
她以家庭地位不匹配为由拒绝了陈,而陈却以写书表达爱慕。第二年,陈志皋的母亲竟然派人到黄慕兰母亲处求婚,黄慕兰不得已向组织诉说自己的苦恼。
当时的领导刘伯垂考虑再三,向黄慕兰说明了情况:
你的工作岗位在上海,陈志皋是中央给你指定的主要工作对象,如果吸纳在为了个人婚姻,擅自放弃,离开这个极其重要的岗位,是无法向组织交代的。你和陈志皋组成家庭后,会更有利于你隐藏身份,极有可能会打开一个新局面,这绝对是工作需要的。这件事我一定会向中央证明,你不是自私地无组织行为......贺昌是个开明的人,他也绝不会埋怨你的。
这样,黄慕兰带着自己的约法三章,答应了陈志皋的求爱:一是尽力支持营救被捕同志;二是婚后互不干涉个人行动;三是黄慕兰和前夫遗孤可以相认。
黄慕兰和陈志皋的结婚照
而关于贺昌的情况,黄慕兰在后来才知道,长征后,他和项英,陈毅一起留在赣南参加游击战争,在江西会昌河遭遇埋伏七天七夜,最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
1935年5月,陈志皋和黄慕兰在上海中华学艺社举行了一场比较盛大的婚礼。
直到结婚以后,黄慕兰才得知贺昌已经牺牲,
黄慕兰和陈志皋的结合,二人过上了比较和谐幸福的生活,陈志皋也逐渐向党组织靠拢,多次为我党工作,黄慕兰则凭借这重身份在上海工作较为顺利。但是这段婚姻却不为外人看好,说黄慕兰贪慕虚荣,而黄慕兰也一直以上层贵妇的身份伪装自己,为了工作也无可奈何,这让黄慕兰一直在愧疚中度过。
她和陈志皋的感情,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抗战开始以后,陈志皋和前女友旧情复燃,前女友甚至因为陈志皋而离婚,黄慕兰也无法忍受丈夫出轨,为了不影响工作一直忍气吞声,过着貌合神离的婚姻生活。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们等着组织的安排,因为黄慕兰党员身份未被确认,陈志皋也因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所以他提出去海外,1950年,陈志皋去往香港,黄慕兰留在大陆,从此夫妻二人分道扬镳,再也没有见过。
1950年,经过多方面的打听寻找,黄慕兰也终于见到了20余年未见的儿子,宛昌杰。
1950年黄慕兰和儿子宛昌杰在上海重逢
在此之前,他从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不知道母亲是中共特工黄慕兰,亦不知道父亲是烈士宛希俨,在叔叔的保护下,得以平安长大,在他收到母亲的信的时候,自己仍旧将信将疑,在党委书记的建议下,宛昌杰找到了黄慕兰,见到了几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妹妹,从此以后,再也不是一个孤儿了。
宛昌杰三天假期结束后,回到了单位,以后的每年有假期都会来看望母亲。
1953年,黄慕兰和贺昌之子贺平和母亲重逢。
1955年,黄慕兰因潘汉年案被牵连入狱,65年出狱,两年之后再次被关进监狱,在监狱关了将近20年的时间。
直到1980年,黄慕兰案被平反,此后一直在上海担任政府参事,直到1退休。
退休后,黄慕兰定居杭州,直到2017年逝世。
黄慕兰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因为有个开明的父母支持,她脱离了封建婚姻,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为了革命,她先后四次婚姻,为了革命,她不惜脱党,为了革命,她20岁边成为最年轻的地下党员,从未被怀疑。
她的传奇经历也被多部影视作品视为原型,成为最美女特工。周总理曾经夸赞她为"党的百科全书",陈赓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应。"
没错,黄慕兰的一生,几乎贯穿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始终,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她就把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国家。
当她提到自己为什么长寿的时候,黄慕兰这样说:
好在我生性好强,对中央信赖从未动摇,一贯迎着困难上,从不消极颓丧,处逆境而能坚持革命乐观主义的人生观。所以这点个人感情生活方面的波折是压不垮我的。这是我一生的长处,也是我得以健康长寿的唯一保健秘诀。
晚年黄慕兰
自己长寿的秘诀不是别的,是迎难而上的决心,是逆境中练就的一番毅力,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