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那些前赴后继共赴国难的英雄们,毛主席毅然决定,由国家出资新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消息一出,社会各界反响巨大,人们纷纷叫好。
有人提议,碑文上的英雄名单当以我党的英烈们为先,他们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理应享受到新中国的阳光。
然而,虽然大家的意见都很好,但毛主席听闻后却大发雷霆,当场就拍了桌子,严令禁止在纪念碑上提及我党、以及我党的相关人士。
我党建碑纪念人民英雄,加上我党的名义或名讳,这不是情理之中吗?毛主席为什么要这么生气?
争议
1949年9月23日,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前一周,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一行人,来到天安门广场进行最后的准备。
看着眼前的一切,毛主席不禁感慨新中国成立之艰难。
曾经,有多少惊才绝艳的英雄志士,为了中国的未来前赴后继共赴国难。这些伟大的人们不该被历史遗忘,他们有权与国同休,永远活在新中国每一个人的心间。
一念至此,主席当即提议新建一座纪念碑表彰他们的功绩,让人民永远记住他们。闻言,在场众人不禁纷纷响应,为主席的想法叫好。
然而,还没等这块碑立起来,巨大的争议已然势同海啸。
其实,为人民英雄修建纪念碑的提议,最早由北平国立艺专教师滑田友先生,给当时北平市建设局领导的一封信中提出。
他在信中建议,希望可以修建一座雕塑组合而成的纪念碑,并强调这座纪念碑应当尽可能具备“多民族性”这个特点。
虽然他的建议很好,但要求确实难以完成,令北平市建设局的同志们十分头疼。
有人可能要说,修建一个纪念碑,到底有什么难度,按照需求来,不就行了?
可实际上,首当其冲的就是碑材的选择。
这块碑应该用花岗岩呢、还是用汉白玉、亦或是大理石?
其次是设计。
只是单纯立块碑呢,还是要弄个纪念馆?如果是纪念馆,那碑体是否应该做成空心?如果是空心的,是否应该考虑外围设施,方便人民瞻仰?
种种问题如同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的冒了出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不存在,搞得负责人不胜其扰。
为人民英雄建碑立庙,这种大事不论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前无古人,自然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瞩目。不论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老百姓,纷纷畅所欲言,都想为纪念碑尽一份心力。
然而,建议越多,纷争就越多。正当大家吵成一团乱麻之时,建筑大师梁思成站了出来。
他认为,这块纪念碑主要是为了纪念人民英雄,既然主题是“人民”,那在设计上就应该体现出足够的亲和力,要让人民觉得这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一家人”。
梁思成的话虽然不多,但字字说进了毛主席的心坎里。
对于主席来说,新中国能够成立,靠的五万万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他们之中,有贩夫走卒、也有达官显贵,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曾为新中国流过血、拼过命,他们值得被世人所称颂。
对此,周总理也十分认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纪念死者、鼓励生者,而不是为了彰显虚荣、本末倒置。
有了两位伟人的肯定,纪念碑的主基调终于得以确定。
定论
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上,毛主席一挥而就,写下了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这篇155个字的碑文中,没有一字提及“共产党”、也没有一字提及“解放军”。通篇强调的都是“人民英雄”,都是纪念为国家新生、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先烈们。
其中,连续三个“永垂不朽”,更是代表了毛主席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感念和敬仰。
第一句中的“永垂不朽!”,指的是自1946年开始,历时三年的解放战争。
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共同铸就了这美好的新时代。在这里,主席认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都要归功于那些人民英雄;
第二句中的“永垂不朽!”,指的是,自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这整整30年时间。
在那段岁月里,作为革命主力的不是军人、不是政治家,而是无数负重前行的学生、工人、甚至是农民。他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却甘愿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牺牲,他们是无产阶级的“排头兵”;
第三句中的“永垂不朽!”,指的是中国近代,最屈辱、最惨痛的那段历史。
1840年,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蛮横的“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自此,旧中国由封建社会被迫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见天日的硝烟终日弥漫在中华大地之上。
很多人都心灰意懒,但仍有一部分爱国义士不甘心。虽然他们也不知道中国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但他们依然选择勇敢地站出来,为中国的独立奔走相告。
这些站出来的义士们,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牺牲了,但他们这点点星火,终究点燃了“中华独立”的荒原。
毛主席从来不吝啬对祖国的的热爱,也不否认来自基层的努力。不过百多字,就道出了中国成立的艰辛与困苦,反映出他作为领袖的崇高精神风范。
落成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面色肃穆的宣读碑文,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埋下了第一块基石。
直到1958年4月22日,这座历时9年,备受人们瞩目的英雄纪念碑终于落成。
这座长14.7米宽、宽2.9米、厚1米,总重达60.23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由当时全国仅有的一块完整花岗岩石材雕刻而成,坐落于天安门广场的南北中轴线上。
它的正面由毛主席亲自提笔“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而背面则是由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总理题写的155字碑文。碑身两侧都装饰着五角星、旗帜和花环等浮雕,象征着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亘古长存。
纪念碑周身环绕着汉白玉的扶手,预示着先烈们纯洁坚定的革命信念;而底座四周,则按时间雕刻着中国的10个伟大运动,如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游击等。
其中,最大的一幅图为“百万雄师过大江”。可见,这幅图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重大,象征着不可一世的“旧中国”,被彻底焕新。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设计之初完全没有考虑过地震因素,但是在落成之后,仍然扛住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了。
曾几何时,无数先烈为了新中国的繁荣昌盛,前赴后继的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之中,很多人甚至没能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们却无怨无悔。
如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落成,除了告慰英灵,更是为了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我们必当秉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