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随我国ETF市场从无到有、再到狂飙突进的20年发展历程,ETF产品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在全球化视野和分散配置理念的推动下,面对全新的国内外市场变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重新思考如何进行全球化资产配置?如何借助ETF一键布局全球优质资产,捕捉投资机遇?

12月7日,在2024年雪球嘉年华主会场,易方达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经理林伟斌分享了《用ETF投资全球资产》的专题演讲,结合国际经验,客观审视国内ETF发展现状,并针对当下如何用好ETF这一利器做资产配置和全球投资进行了解析。

放眼全球,审视ETF发展

回顾ETF自1993年诞生以来,凭借交易方便、策略透明、费率低廉、持仓分散等特点,日益成为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基础工具。林伟斌首先针对ETF在国际上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截至今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全球ETF市场规模达12.7万亿美元,其中美洲规模将近10万亿美元,达9.5万亿美元,美国占据其中的70%-80%。

聚焦到国内,ETF市场近几年来规模和产品数量均出现了飞速增长。林伟斌指出,中国ETF市场规模用了16年的时间,到了2020年,达到第一个1万亿元;3年不到,2023年突破第二个1万亿元。按照此推算,林伟斌预计ETF规模将很快突破4万亿,截至2024年11月底在3.65万亿元,发展非常快。从结构上看,九成以上还是股票型ETF,然而债券、货币、商品、多资产的ETF相对较少。目前跨境ETF覆盖的资产类别和市场也相对有限,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林伟斌认为,跨境产品丰富度将不断提升。

林伟斌还提到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一大话题,就是据已出炉的三季报统计,指数型持股超越了主动型基金的持股。“整个股票型、被动型的权益占比达到51%,主被动之比是51:49的差别,这是很划时代的事情。对比美国,这一现象发生在四年前,2020年”。

林伟斌表示,从基金规模在股票市场市值占比看,我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提升空间仍较大。2024年Q3,国内被动权益基金规模在股票市场市值占比3.8%,而2020年美国市场该指标已达到18.9%。林伟斌进一步指出:“采用规则化、指数化去投资选股的方式,占整个A股的总策略在3.8%,空间很大,不存在说指数有天花板的问题”。对标美国,在整个A股市场发展过程中,被动权益基金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不要小看ETF市场的快速发展给投资者风格、市场行为带来的边际变化。”林伟斌分析道,ETF成交占股票成交额明显提升的背后有几大原因。“很大的原因是投资的适当性,很多个人投资者因为投资适当性问题,有门槛,进不了科创板和创业板直接买股票,所以直接进入ETF,低门槛就能做交易。”

“第二,寻股太辛苦、太难。投资只是用来服务生活的,生活绝对不是服务投资的。投资只是手段,只是赚钱的一种方式,赚钱也只是生活的一个手段,不要本末倒置。ETF成交额也在放大,越来越多投资者用ETF来成交、来交易,这是交易行为”。

同时,ETF大幅流入将推升指数成份股相关性。林伟斌分析道,当指数化策略投资上去的时候,成分股内部的相关性会提升,同涨同跌,导致选股更难,很难做出差异化。此外,海外也有很多投中国股票的ETF或指数基金。特别是9月24日行情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资金开始关注中国,海外配置中国ETF资金也在大幅流入,整个行为都在发生变化。

用ETF做全球化投资

谈及如何用ETF做全球化投资,在林伟斌看来,全球化和资源配置是两个极度相关,又不完全一致的命题。“资产配置是资产层面,然后再切到国际或不同的国别,它是分层次的”。公募基金行业目前已进入“产品+服务”阶段,面对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林伟斌始终认为,包括ETF在内的指数型基金,核心竞争优势是“低成本”。

林伟斌介绍,首先在管理费上,目前国内很多宽基的管理费年费率已降至0.15%。第二,作为指数基金经理,属于工程师般的角色,完全精细化地跟踪指数,在此基础上力争超额收益。如果能做出一点超额收益,还能把0.15%甚至更低成本的管理费抵消掉,所以投资上有低成本的概念。第三,邀请券商的做市商,跟大量私募、QFII等做交易型的客户合作,把ETF的交投活跃度提升,降低交易成本、冲击成本,这也是低成本。此外,还包括投研服务。

林伟斌总结道,不论是产品策略、精细化管理、交易上的成交活跃,以及免费的投研服务,本质上都是低成本的。同时ETF本身的商业模式也偏向普惠。

从资产配置角度看,分散化是投资中的免费午餐。全球主要大类资产间的低相关性和明显的轮动现象使得资产配置既必要又可行。林伟斌也分享了常见和常用的大类资产配置模型,并坦言虽然国内ETF产品类别还有待完善,商品、债券类ETF相对较少,但用ETF做资产配置以及做全球投资还是够用的,不用过于担心容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