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人情往来中,有一件无法避免,又令人头疼的事——送礼。

说送礼无法避免,是因为这是人与人建立关系与联系的一种常规方式和途径。

说送礼令人头疼,则是因为送礼讲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即送礼的对象以及目的,决定了礼物的选择、送礼的方式、送礼时的说辞等等。

送礼送好了,送巧了,那是事半功倍,皆大欢喜;送不好,送不巧,那就是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而在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关于“送礼”这件事,就有一段极具参考意义的剧情——李鸿章给大太监李莲英送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晚清名臣李鸿章是如何送礼的呢?他又给慈禧宠信的大太监李莲英送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天,奉召回京来商讨北洋水师事宜的李鸿章,按规定的时辰来到了养心殿外,等待慈禧与光绪的召见。

就在李鸿章背着手站在殿外踱步,等候传召旨意之际,李莲英出现了。

一见李鸿章,李莲英就满脸堆笑地说道:

“哎呦,是中堂大人啊,好多日子不见了,我这儿给您请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罢,李莲英就给李鸿章行了个打千儿礼。可还没等李莲英行礼的动作做完,李鸿章就赶忙弯腰将李莲英扶了起来:

“公公这就生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两人的级别,李鸿章其实是受得起李莲英的礼的。可在官场,除了级别之外,还有另一套评判的标准——这个人的影响力。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的级别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个人的背后站着谁,又能影响什么级别的人做决定。

这也是为何会有“京官大三级”的说法。

而李莲英作为晚清大内总管,慈禧太后最倚重信任的大太监,他能影响谁的心情与决定,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李莲英的这个礼,李鸿章不敢托大的坦然受之。

毕竟,李莲英行礼是规矩,而李鸿章不敢受礼亦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我们注意一下,李鸿章打断李莲英行礼时的说辞——没用“不敢”,而是用了“生分了。”

相对于前者,后者的好处在于,既避免了因“不敢受礼”而造成“附小做低”之态,还在无形之中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过场走完了,接下来便到了送礼的环节。

在进京之前,李鸿章特意为此次觐见准备了两件礼物:

一是送给慈禧的一只会说“太后万寿无疆”的鹦鹉;另一份礼物,则是为眼前的李莲英准备的。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李鸿章虽不确定会与李莲英有单独相处的机会,但为防万一,他还是做足了准备。

于是寒暄过后,李鸿章指了指李莲英的脚,关切的问道:

“脚气好点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莲英回道:

“哎呀,还是痒,痒得厉害。小声点,别让里边听见,太后啊,腻歪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问一答,间接说明了李鸿章与李莲英私下的关系还不错。否则李莲英有脚气,这种带有一定私密性的隐事,李鸿章岂会知道?

当然,所谓的关系不错,也只是暂时不错罢了。

在官场,最牢固的关系不是同事,而是利益共同体。从这一点来看,李鸿章与李莲英并不符合。这就意味着,一件小事,一个举动或是一句话,就足以摧毁这段看似不错的关系。

而这就是李鸿章要给李莲英送礼的原因。毕竟,送礼本身就是维系关系的一种方式。

那么李鸿章送给李莲英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回到剧情。

李莲英抱怨完脚气病之后,李鸿章先是附和着说了两声“知道”,随即从衣襟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笑着递给李莲英:

“所以呀,我自己给你送来了。不然呐,我早就让下人给你送进宫来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外之意:

我知道你有脚气病,且清楚你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所以我本可以让下人来送,却选择亲自给你送过来。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我李鸿章既懂事又有分寸,还时刻站在公公您的角度,为您着想。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以李鸿章当时的地位与权势,有必要如此讨好李莲英吗?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李鸿章此举并非是在讨好李莲英,而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来规避风险。无论是职场还是在官场,都要尽可能的与领导的身边人搞好关系。

至于目的,倒不一定是为了让其在领导面前为你美言几句,更多的是为了避免其在关键时刻捅你一刀。

有时候只需一刀,结果就是万劫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沉浮宦海几十年的李鸿章心知肚明。

看着李鸿章掏出来的小玻璃瓶,李莲英没有丝毫推辞,十分自然地接了过去:

“都是洋字码,我看不懂。”
“大英帝国来的。”
“好家伙,这什么呀?酒吗?这一两口也就喝没了。”
“抹在脚上就不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送给李莲英的是什么,到此一目了然——一瓶脚气药水。

而这便是李鸿章送礼的第一个正面示范:

对于送礼,一些人存在一个误区:礼物越贵重越好。可实际上,所送之礼更讲究投其所好,送其所需。

贪财者,钱为佳;

拮据者,实惠为佳;

富裕者,奇为佳;

什么都不缺者,用心为佳。

显然,李鸿章送给李莲英的礼物,就属于“用心”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李鸿章“用心”的点很有意思——李莲英的脚气病。这种事在一般人看来,是无伤大雅的小事,根本就不会记在心上,即便知道,也绝不会想到送礼时送瓶脚气药水。

可往往越是小事,越能体现用心的程度,也越能彰显对收礼者的重视。

当然还是那句话,送礼讲究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

毕竟,李鸿章给李莲英送礼,不是有所求,更不涉及交易,只是在维系关系罢了,在这种情况下,一瓶“万水千山”带过来的脚气药水,足以达成这个目的。

若是其他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

见李鸿章带来的竟是一瓶脚气药水,李莲英一脸恍然大悟,随即感叹了一句:

“还是中堂大人惦记我,为这么点小事千山万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李莲英的反应可以看出,对于这份礼物,他十分满意。

能不满意吗?

堂堂大清朝的中堂,不仅把他的脚气病记在心上,还为此巴巴的给他弄药,换做谁这份情都会心甘情愿的承下。

而为了避免显得过于刻意,李鸿章又顺着李莲英的话势,给送礼一事做了一个注解:

“哎,公公的事怎么能说是小事呢?公公的脚好好的,把太后伺候得好好的,咱们的福分就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的这段话,直接把“送礼”一事,上升到了出于对慈禧的一片“忠心”上。

这样一来,不仅给足了李莲英面子(你好太后才好),还间接向慈禧表了忠心,而李莲英也有了正大光明收礼的理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便是李鸿章送礼的第二个正面示范:

送礼讲究“师出有名”。

所谓“师出有名”,是指要为送礼这一行为找一个合适的名头。

有了合适的名头,既能避免突兀与尴尬,还能让收礼的人心甘情愿的收下,进而降低礼物被拒的风险。

送礼送礼,礼物得送得出去才行。

这一点,李鸿章显然做到了。

而见李鸿章如此说,李莲英当即予以了肯定和认同:

“好,中堂大人这话说到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此李鸿章给李莲英送礼一事,完美落幕。

最后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

李鸿章给李莲英送礼,究竟送的是什么?

不是那瓶脚气药水,是态度!

以李莲英当时的身份地位,难道真的弄不来一瓶脚气药水吗?

自然弄得来。

李鸿章其实也知道,李莲英并不是真的缺他的这瓶脚气药水。而他之所以要送,只是在借送礼来表达一个态度:我李鸿章虽然位高权重,但我并没有轻视你,我很重视你李莲英。

而这才是让李莲英真正满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卿心君悦,一部剧,一群人,一个草台戏班子!看戏!说剧!品人!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