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产ECMO(体外膜肺氧合)上市、首个罕见病人工智能大模型上线、“中国造”CT、磁共振、分子影像(PET/CT等)等高端医疗设备在近百个国家的数万医疗机构中服务、中国创新药通过海外上市及技术授权等多种方式获得国际市场认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长足发展,创新活动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围绕构建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凝练攻关任务等10个方面,出台了50条促进创新的政策举措。”1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司长刘登峰表示,在医疗卫生机构适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政策、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质量提升、保障维护研究参与者权益等科技创新活动的热点问题方面,领导小组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助力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渠道的进一步畅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链条长、创新主体多元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组织管理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充分调动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形成创新合力,下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这盘棋?

“我们成立了‘1+2+2+3+X’的组织管理体系。”刘登峰介绍,“1+2”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局、国家疾控局,再“+2”是卫生健康科技领域两个科技管理专业机构,即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发展中心,“+3”是三个国家级医学科研机构,即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再“+X”是广大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医疗机构、创新企业等卫生健康领域高水平科技力量。

“科研平台的体系建设,助力构建起‘基础—临床—转化’全链条一体化的科技支撑平台。”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介绍,医院与20余家高校、30余家科研院所以及80余家创新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开展400多项高水平临床研究,其中20%以上的项目是医工融合类。

“医院专家结合临床需求,参与到医疗装备的定义、磨合、临床验证、应用示范的全流程中来,有助于加快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的诞生。”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表示,产学研医多方协同,让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效衔接。企业牵头,与顶尖医院、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正在有力推动前沿引领技术的联合攻关、产医转化,助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解决急诊、重症等世界医疗卫生难题。

为切实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在科技攻关任务中的使用效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接得住、管得好、出成果方面下功夫。刘登峰介绍,通过设立“重大需求清单”“科学问题清单”“攻关任务清单”,国家卫健委梳理了卫生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凝练出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明确攻关任务;通过建立项目主动发掘机制,发现“非做不可”的国家战略需求,“非你莫属”的创新路径和优势团队,以及有望产生“非常期待”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的项目。

“我们尊重科研规律,赋予研发团队更大的资金使用权和技术路线的调整决策权,为攻关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保障,赋予团队科研成果更大的收益分配权益,激励创新、实现转化。”刘登峰说。

(图片来源:国家卫健委官网)

来源: 科技日报 记者 张佳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是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以下简称总会)的分支机构。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是由原国家卫生部申报,国家民政部登记批准,1992年10月成立。由从事卫生健康企事业单位和科研、管理等人员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是国家民政部,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业务指导单位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协会宗旨:坚持“护佑健康、发展产业、诚信创新、服务社会”,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产业企业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服务。CCTMIS(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致力打造一个“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平台,目前协会有超过4000个会员,其中超过半数为临床专家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