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米粒妈爱分享
ID丨milima666
01.
最近山西的一条新闻,一直挂在热搜榜上,久久没有沉下去。
那就是“女硕士患精神分裂症失踪15年被找回”。
事情是这样的:
山西晋中市的卜家人,终于找回了失踪15年的小女儿——卜晓华。
15年前,卜晓华还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一路考上了高中、大学,还在燕山大学读了研究生,获得了工学硕士学位。
但就在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因为身份证过期,晓华无法报考自己心心念念的博士学位。
许是因为这个打击太大了,晓华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并因此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分裂症。
因为家境贫寒,卜家没有钱给晓华看病,晓华的哥哥就把妹妹带回家照顾。
2010年的一天,晓华在喝了一杯牛奶后就出了门。从此,就没了音讯。家里人找遍了所有能找的地方,也报了警,可惜一直没有她的消息。
尽管找回晓华的几率越来越小,卜家人从来没有放弃过。
为了找妹妹,晓华的哥哥特意把自己的班调在早上7点到下午2点,就为了早点下班能出去找妹妹。他在附近的城区、乡村都贴了大量的寻人启事,还到处托人打听消息,但晓华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音讯全无。
3年前,晓华的哥哥和爸爸又来到当地警察局,采集了血样入库,希望通过DNA比对,可以找回亲人。
庆幸的是,在警方和寻亲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晓华终于回家了。
为了迎接她,卜家人把破旧的小屋布置了一番,里里外外张灯结彩。但让人心痛的是,这时候的卜晓华,已经不认识家人了。
11月27日,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晓华先是和哥哥见上了面。看到一脸憔悴、沧桑的妹妹,卜先生的眼泪夺眶而出。而晓华却一脸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苦苦找了自己15年的哥哥。
在哥哥的陪同下,晓华回到了阔别15年的家,也见到了满头白发的爸爸。
爸爸忍不住上前要拥抱女儿,却被晓华一下推开。爸爸颤抖着声音一遍遍地对晓华说:“叫爸爸,我是你爸爸……”晓华却冷漠地回答:“不叫,不叫!”
很难想象,那一刻的老父亲内心究竟有多痛。他颤抖着手,拿出晓华读研究生时戴的眼镜。这一次,晓华没有再拒绝,在戴上眼镜后,她的嘴角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02.
在被卜家人的认亲深深感动的同时,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里有一个疑问:晓华离家的15年,到底去哪儿了?她过得好不好?
让人震惊的是,这15年里,晓华不仅有了自己的“丈夫”,甚至还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12岁,女儿只有4岁。
根据媒体的调查,当年卜晓华流浪到了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的一户姓张的人家。张家人说当时他们报了警,可因为卜晓华有精神分裂症,根本不和警察沟通,甚至还动手打人,所以警察也无法找到她的家人。
无奈之下,“好心”的张家收留了晓华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晓华和张家的一个单身男人一起生活,之后就有了两个孩子。
这次之所以会主动积极地配合志愿者寻亲,主要是因为家里的条件太差,晓华没有户口就没法享受各种优惠政策。所以想着找到家人,把户口上了,享受上政策的优惠,也能减轻家庭的负担。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开始皱紧眉头了,这个事情怎么听起来疑点重重?
首先根据晓华哥哥的采访我们可以得知,15年前晓华虽然有精神分裂症,但她是间歇性精神分裂,好的时候是认得人的。
既然如此,当时晓华流浪到和顺县,警察为什么不在晓华神智清醒的时候问她家里的信息?
退一万步说,晓华在张家生活了那么久,难道就没有清醒的时候,张家人就没有机会问她家在哪儿?
而且从媒体的报道来看,这次卜家人的寻亲也并不困难,志愿者只是和晓华聊聊天,就能问出她哥哥和爸爸的姓名,通过警察很快就找到了家人。
还有,晓华的家乡榆次区距离和顺县120多公里。晓华作为一个精神恍惚的病人,是怎么从家里流浪到和顺县的?难道是走路去的吗?那这一路,谁给她提供住宿,谁给她提供食物?
另外,张家人说晓华是自愿留在他们家的,也是自愿和那个所谓的“老公”在一起,生下两个孩子的。
这就更匪夷所思了。按照张家人所说,晓华的神智都已经不清醒到连自己是谁、家在哪儿都认不清了,她又怎么能自愿地和一个男人产生感情,生儿育女?
张家人言之凿凿所说的“自愿”,到底是不是“被自愿”?
过去的这些年,有多少精神异性或是智力低下的女性流浪在外,遭人强暴、被迫生育,而这些行为常常也是用“好心收留”的借口来掩饰的。
在纪录片《人间世》中,也有这样一段小故事:
一个女精神病人即将临盆,被婆家人送去医院。
因为患有精神分裂,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怀孕,只是出于本能的反抗,疯狂地拒绝医生的治疗。
而她的婆婆,根本不在乎孕妇的身体,只想着怎么把孩子取出来。
还有更惨的。
湖南永州有个女婴儿被人扔在破烂里,饿得皮包骨头。
经过警察调查,才知道女孩的母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而她的父亲,则是一个60岁的老头。
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这些病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精神病患者,怎么可能是自愿和男人结婚生子的?
我不由得联想到那部被禁播了许多年的电影——《盲山》。
导演李杨在解释片名时曾说:“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还不一样,就是对良知视而不见,对残忍视而不见。”
说到底,《盲山》就是个睁眼瞎的故事。
《盲山》的女主角白雪梅本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有着灿烂美好的未来。
因为家里欠钱,她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好心人”胡姐。胡姐告诉她一个来钱很快的路子,就是和她一起进农村采草药,说是一次少说能赚几百块。
为了帮家里还债,雪梅踏上了这条不归路。她刚进村子就被迷晕,再醒来时,已经被拐卖到山区里去了。
一开始,雪梅还奋起反抗,她恳求买她是黄德贵放过自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黄家人哪管这些,雪梅是他们花7000块买的,哪有放走的道理。
当天晚上,雪梅就被“丈夫”的父母死死按住,被黄德贵强暴了。
失身后的雪梅也没有放弃逃走,她找到村干部投诉,希望村里能解救她。
可无论是黄家还是村干部,都像是睁眼瞎一样,看不到雪梅的痛苦,只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
雪梅写信给父母,希望父母来救她,可她不知道的是,邮差收了信,直接就交给了黄德贵,根本寄不出去。
雪梅想逃跑,为了攒离开的路费,她甚至出卖身体给小卖部的老板。可一次次,她都被黄德贵抓了回去……
雪梅想自杀,可黄家火速把她送进医院,她又被救了回来……
想活活不成,想死死不了,这种生不如死的日子,白雪梅每天都在经历。
更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这个村子里还不止雪梅这一个被拐的姑娘。而这些被拐的女孩非但没有和雪梅一起想办法离开,甚至还劝她说:“逃不掉的,有孩子就好了。”
后来,雪梅怀孕,生下了一个儿子,并在村里找到一个教书的工作。
幸运的是,雪梅遇到一个学生,她主动请缨,要帮雪梅去镇上送信。
而雪梅的爸爸和警察也很快赶来。
他们开着警车要把雪梅带走,可车子却被全村人团团围住。村书记也不分是非地向着村民。
据说,《盲山》一共有两个结局。
公映版地结局里,白雪梅终于获救,回到了家里。
而原版的结局则残忍得多。
迫于村民的压力,警察妥协了,只留下雪梅的爸爸留下来保护女儿。
警察走后,黄家又把雪梅关起来。雪梅的爸爸不让,竟遭到了毒打。
为了救父亲,在一声怒吼之下,雪梅拿起了身边的菜刀,砍向了黄德贵……
李杨导演曾说,这个结局,更接近他的想法。而米粒妈也觉得,这个结局或许更接近现实。
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
还记得那个“丰县八孩母亲”吗?
在被拐卖之后,小花梅被铁链拴在破旧的小黑屋,被迫生下了8个孩子。在多年非人的折磨下,她甚至患上了精神疾病。
所以卜晓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等待警方最后的调查结果。
但现下我们知道的是,15年过去了,晓华的病越来越重了。
03.
看完晓华的故事,我唏嘘不已。
我忍不住在想,要是当年晓华没有被拐卖,如今又会怎么样?
在那个年代,她能凭一己之力考上研究生,说明她智商超群,能力出众。
让我更感动的是,就连晓华素未谋面的嫂子,对她也宠爱有加。
当得知晓华的精神病越来越重,家里没钱医治时,嫂子就和哥哥商量,先卖房子给晓华看病。
而这套房子,还不是晓华哥哥买的,而是嫂子的陪嫁房。
诚然,那时候的晓华也是不幸的,因为读博失败患上了精神病,也没钱医治。
但如果她没有走丢,哥哥和爸爸还能正常上班,也许能攒下钱来给她治病。再加上家人的爱与关怀,就算不能治愈,至少也能把病情控制好。
说不定,控制好病情的晓华还能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过上平淡、简单但又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就是因为那一次的走丢,一切都毁了。
在那漫长的15年里,没有人知道晓华到底经历了什么。假如张家人真的对她好的话,为什么不带她去看病,而她的病情,又为什么会越来越重?
而她的家人,也不会为了找她而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
十五年的光阴,如同沉重的枷锁,不仅锁住了晓华本该灿烂的人生,也深深折磨着每一个深爱着她的家人。
父亲和哥哥的心,日复一日地被思念与愧疚撕扯,他们的世界,也因为晓华的失踪而变得灰暗。
想到这里,我愈发期望真相大白的一天,也希望警方能彻查这件事,如果张家真有犯罪情节,一定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给卜家人一个交代,也才能为这段漫长而曲折的寻亲之路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与此同时,我也衷心地期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愿天下所有身体或精神有障碍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点亮“赞”与“在看”,让我们一起祈祷,愿真相早日大白。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