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摹王羲之行书时,书友们会面临选帖的问题,他哪些作品适合我们作为日课或入门学习呢?《兰亭序》和那些手札信件其实并不合适。从真实性、用笔和篇幅三个方面考量,就能将其排除。首先是真实性,《兰亭序》始终存疑,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有人做过研究。那些手札也不乏“托名伪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用笔,这些法帖书写得虽然自然潇洒,但均是情感因素胜过了“理性”书写。变化过于丰富,行笔太过恣肆,对于初学者来讲很难驾驭。篇幅上,《兰亭序》全文320余字,而书信字数多的50字,少的可能只有十余字,对于作为“日课”长期临习并不合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而言,唐代的集王字作品既来历明确、真实可信,又字数多、内容全,称得上是王羲之行书的“标准教科书”了。学界公认的集王字两大“高峰”,一是《圣教序》,另一部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了,而后者更胜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这么说,有三大原因:第一是体量,《集王金刚经》全文5200余字,而《圣教序》全文1900余字,若是把重复字剔除,《金》的体量是《圣教》的3倍,几乎囊括我们日常常用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是艺术水准。集《金》同样得到了皇家支持,可以以宫内所藏王羲之真迹为蓝本,同时有《圣教序》《半截碑》等作为范例,集字过程更精准,每一个字都是优中选优。即使是相同的字也注意区分写法,无丝毫雷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就是行书入碑技艺的发展。怀仁集《圣教序》时,唐人行书入碑尚处萌芽阶段。而到了集《金刚经》时,经过李邕、唐玄宗、徐浩等人的发展,行书入碑已然非常成熟,不论是在还原原作用笔的细腻度上,还是字与字的衔接、行气上,都更加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陈继儒就称赞此作:“文皇《圣教序》千余言,怀仁集右军书未免凑合.若此卷梵字无多,不必假借,其为逸少真迹无疑矣!”更关键的是,此碑在镌刻后不久便被拓印,因此拓本字口清晰,无任何漫漶、缺损情况,这也是《圣教序》远不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部法帖,我们可以看到王羲之真实的用笔,凌空取势,尖锋入纸,落笔后按压、蓄力,行笔中锋,点画遒劲苍润、婀娜多姿,书写过程中的牵丝引带、轻重收放得以还原。转折处的绞转圆笔,呼应揖让也得以保留。以纵取势,内擫俯仰,动静结合。全卷既有法度,又不失魏晋中和与经文庄严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我们能把这部作品临摹10遍,仔细体会其中变化,技法上将有长足进步,书艺必能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画细节与原作别无二致,并添加释文对应,便于临摹和收纳。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