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名为 “小男孩” 和 “胖子” 的原子弹,瞬间摧毁了整个城市,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超过 4000 度的高温,让无数人瞬间汽化消失,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影子。
而距离爆炸点远一点的人,则更加痛苦,他们的身体几乎瞬间就燃起了火焰,并迅速蔓延全身,直到身体被烧焦变形而死。
巨大的冲击波轻易地便将房屋和汽车摧毁,城市 80% 的建筑化为灰烬,市区几乎完全被摧毁,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城市的生产生活功能瞬间瘫痪。
原子弹的爆炸极大地摧毁了日本的战争意志,加速了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的进程,最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爆炸后的数年中,土地里仍会有源源不断的放射性物质,有传言说,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地方,百年之内并不适宜居住。
广岛、长崎到底有什么“魅力”,让日本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长期居住于此?他们难道不怕死吗?
又或者说,“被原子弹轰炸过百年之内不适宜居住”这句话的本身,就是一种谣言?
百年之内并非不适宜居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广岛和长崎所遭受的原子弹打击是一种空中爆炸的方式。
当原子弹在高空中被引爆时,会瞬间释放出无与伦比的能量,形成了一个炽热而耀眼的火球,其光芒几乎能刺瞎人的双眼。
此时大部分放射性物质在高空就开始迅速扩散,而非直接集中地落入地面,这是因为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使得放射性物质在瞬间被推向广阔的高空大气层。
由于日本本身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海洋和季节性的台风有着巨大的自然力量,每年多次的台风帮助这两座城市清理掉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将这些辐射带到了海洋,减少了它们对地面和居民的持续影响。
这样的气流运动也进一步将部分放射性尘埃吹散至更为遥远的区域,所以一些局部地区的辐射浓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这也为后续的清理与恢复工作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
在清理工作中,日本的工作人员面临的辐射威胁相对减轻,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废墟清理、基础设施重建等工作。
除了自然环境的因素之外,日本政府还进行了相应的人为干预措施。
在那场核爆发生之后,日本政府投入了海量的资源对广岛和长崎展开了全面且系统的清理和重建工作。
为了彻底消除核爆带来的污染和破坏,日本政府可谓不遗余力。
在爆炸中心区域,工作人员通过极为细致的规划和操作,将地表几米内的土壤全部移除,这种大规模且深入的清理行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放射性物质的残留。
与此同时,道路、桥梁、水电供应系统等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得以重建,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
另外日本政府还将所掌握的先进辐射监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公共卫生方面,广岛和长崎都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还加强了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如今广岛和长崎的辐射值虽然没有彻底恢复正常,但也大有缓解,百年之内并非不适宜居住,因此不少人都争先恐后的移民于此。
虽说辐射有所缓和,可话说回来,日本居民为何会争先恐后地前往这两个地方呢?
广岛长崎两地有多重要?
美军之所以轰炸这两处城市,正是因为它们是日本除京都之外日本最重要的城市。
尤其是广岛,它的地位举足轻重,几乎能够取代京都,成为支撑战争的“大动脉”。
为了全力服务于侵略战争,广岛被特意设定为“临时首都”,当地工厂几乎是日夜不停地运转,为前线生产着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而且军事基地里戒备森严,日本士兵们也驻扎在此进行训练和备战。
从这点来看,广岛存在的意义对日本来说非常重要。
而且当地的运输铁路线纵横交错,运输着人员、装备和物资,这使广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事之都”。
同样重要的还有长崎。16 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的船队从长崎入港,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使得长崎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从此成为了连接全球贸易网络的重要据点之一。
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地位愈发凸显。当时,日本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而长崎却成为了日本仅有的几个对外窗口之一,幕府深知外部信息的重要性,通过长崎的中国与荷兰商人收集海外情报,带来了多样的物品和新奇的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兰学” 在长崎悄然传播并日益兴盛,其所涵盖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医学、天文学、物理学等,众多学者和有识之士对此充满热情,开始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也为日后明治维新的 “文明开化” 政策奠定了基础。
此后,长崎逐渐成为了日本主要的造船中心之一,三菱重工等大型企业在此都设有造船厂,生产各类船舶,在机械制造、电子等工业领域也都有较强实力。
放在以前,日本对这两地的城市发展都十分看重,不过在受到原子弹爆炸后,日本政府极力挽回的做法证明了一点,未来广岛和长崎对日本影响同样深远。
所以在两地有所改善之后,不少人都争先恐后的移民于此。不过从目前来看,日本也确实把不少“大头科技”放在了这两座城市。
“新生”的广岛和长崎
作为在全球存储芯片制造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企业之一,美光科技精心规划并决定在日本广岛县开启一项重大的建设项目,即打造新的 DRAM 芯片工厂。
据相关估算,此项目的预计总投资规模将介于 6000 亿至 8000 亿日元的区间范围,具体而言,建设工作将于 2026 年初正式拉开帷幕,并按照既定计划,期望在 2027 年底之前实现投入运营的目标。
工厂将配备最为先进的极紫外光刻(EUV)系统,这一尖端技术的采用,意味着其电路线宽可以达到极为精细程度,从而在相同面积的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实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低的能耗。
此外在当今世界的新材料领域,七国集团的广岛峰会上,还发布了有关 “清洁能源经济行动”的计划。
该计划提出,应当极力避免因产地过于集中而导致对某一国家产生过度依赖的情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还与美国与加拿大等国进行研发,并共享技术成果。
长崎方面,在科技领域近期同样也有多项重要进展。
Open AI Japan 方面公布了即将推出的下一代 AI 模型,并且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 “GPT Next” 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针对这一重大举措,Open AI Japan 的首席执行官长崎忠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明确指出,尽管 GPT-3 和 GPT-4 在性能表现上较为接近,不过在即将到来的 GPT Next 中,其性能将逐步提高 100 倍之多。
倘若这一计划能够如愿取得成功,那么当地的人工智能领域将会迎来突破,在进一步显著提高推理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错误率,从而为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精准和可靠的支持。
此外在图像传感器领域,索尼集团位于长崎的工厂一直以来都是其图像传感器的核心主要生产基地。
就在 2023 年 12 月,当地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扩建工程的竣工仪式,在这次扩建中,洁净室的面积足足增加了 60%,这足以表明,索尼集团正在积极布局,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
不难看出,两地都在大力发展科技业,或许就是这样的“魅力”,让不少日本人也选择移民至此进行就业。
而曾经处于核爆中心那面积达 12.21 公顷的土地,均被特意单独划分出来,经过规划与改造,摇身一变成为了供人游览的公园,每年都吸引众多人来参观,提醒人们核辐射所带来的灾难,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可戏剧性的是,曾经是核辐射最大“受害者”的日本,在竟在数十年后公开表示,将从 2023 年 8 月 24 日开始,不断向海洋排放经过处理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
这些核污染水中含有氚、碳 - 14、钴 - 60、锶 - 90 等多种放射性核素,而且目前正在随着洋流扩散,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不可预估的严重危害。
如果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的过错,又怎会选择将核污水排进全世界?